镇江茅山,葛洪炼丹遗址的陈列馆里,许辰正对着一本复刻版《抱朴子》出神。讲解员指着书页上的文字介绍:“葛洪的《抱朴子》不仅记载了炼丹术,更蕴含着早期化学萌芽,比如硝石、硫磺的提纯,矿物的化合反应,只是他当时一心追求长生丹,没能发掘这些知识的实际价值。”
许辰摩挲着书页上“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记载,心中突然燃起一个念头。葛洪作为东晋着名的炼丹家、医药学家,学识渊博,动手能力极强,却被“长生不老”的执念困住。要是能让他看到自己的着作在后世被奉为化学先驱,明白炼丹术中的化学原理能转化为实用技术,尤其是制成火药,必将改变他的研究方向,为东晋乃至华夏带来巨大的科技突破!
“就这么办!让葛洪跳出长生丹的误区,解锁古代化学的真正潜力!”许辰立刻掏出手机,开始制作视频。他要通过天幕,让葛洪看清长生丹的虚妄,同时展现《抱朴子》中化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引导他研究火药配方,让化学从“求仙之术”变成“救国之技”。
视频开篇,许辰用3D动画还原了葛洪炼丹的场景:丹炉熊熊燃烧,硝石、硫磺、丹砂等原料被投入炉中,却只炼出无用的残渣,旁边配文“长生丹终是虚妄,化学之道藏于其间”。紧接着,画面切换到现代化学实验室,科学家用《抱朴子》中记载的原料进行实验,分离出纯净的硝石、硫磺,通过精准配比,制成了火药。
旁白用激昂的语气说道:“葛洪先生,您的《抱朴子》并非求仙之书,而是华夏化学的启蒙宝典!书中记载的硝石、硫磺、木炭,并非长生之药,而是改变时代的关键原料。三者按比例混合,可制成火药,威力无穷,能开山辟路、防御外敌,实为救国利民之利器!”
为了让葛洪看懂,许辰详细展示了化学原理与火药制作的关联:“您炼丹时发现的‘硝石遇热分解’‘硫磺易燃’,正是化学反应的体现。将硝石七份、硫磺一份、木炭三份混合,密封点燃,便能产生巨大推力和爆炸力,这便是火药!”
视频中,用动画演示了火药的应用场景:开山修路时,火药爆破岩石,效率远超人力;军事防御时,火药制成的火球、炸药包,能有效击退来敌。解说词特意用东晋白话:“长生不可求,实用方为真!利用您书中的化学之道,制成火药,可强国家、利百姓,此乃真正的‘长生’——文明的延续,家国的安康!”
视频的高潮部分,许辰播放了后世对葛洪的评价:“葛洪,东晋化学先驱,其《抱朴子》中记载的炼丹术,蕴含着早期化学的核心原理,为火药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对华夏科技发展影响深远!”最后,许辰对着镜头说道:“葛洪先生,放下虚妄执念,发掘化学真义!今日天幕传讯,愿您以化学之道,铸救国之器!”
投射地点选在广东罗浮山葛洪炼丹的冲虚古观。此时,葛洪已年过半百,隐居罗浮山多年,炼丹无数,却始终未能炼出长生丹,心中满是困惑与焦虑。东晋朝廷偏安江南,北方战乱不休,百姓流离失所,葛洪虽有心救国,却苦无良方。许辰相信,这场直播,定能让葛洪幡然醒悟,将化学知识转化为实用技术,为东晋带来新的希望!
“定向投射,目标:东晋咸和五年,广东罗浮山冲虚古观!”许辰点击发射按钮,手机屏幕上一道淡紫色光束直冲天际,“葛洪先生,化学救国,功在千秋!”
【时空坐标锁定:东晋咸和五年,广东罗浮山冲虚古观...投射成功...语言适配完成...天幕直播开启!】
***东晋,咸和五年,广东罗浮山,冲虚古观。
深秋的罗浮山云雾缭绕,冲虚古观的炼丹房里,炉火熊熊,烟雾弥漫。葛洪穿着一身青色道袍,须发半白,正手持铁钎,小心翼翼地搅动着丹炉中的原料。炉中燃烧着硝石、硫磺、丹砂等数十种矿物,烟雾中夹杂着刺鼻的气味,呛得人难以呼吸。
“师父,又失败了。”弟子黄野人捧着一碗冷却的丹砂残渣,神色沮丧地说道,“这已经是第三十七次了,依旧没能炼出长生丹,反而浪费了大量珍贵原料。”
葛洪放下铁钎,脸上露出疲惫与困惑。他自幼痴迷炼丹术,遍访名山大川,搜集炼丹原料,研读道家典籍,撰写《抱朴子》,就是为了炼制出长生不老丹。可二十多年过去,耗费了无数心血和原料,却一次次失败,甚至有几位弟子因误食丹药中毒身亡,让他心中充满了愧疚与迷茫。
“难道长生之道,真的只是虚妄?”葛洪喃喃自语,目光落在案头的《抱朴子》手稿上。手稿中详细记录了他多年的炼丹经验,包括原料的提纯、配比、火候的控制,可这些知识,除了炼丹,似乎毫无用处。
此时,北方战乱不休,匈奴、羯族等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百姓流离失所,东晋朝廷偏安江南,国力衰弱,难以抵御外敌。葛洪虽隐居山林,却心系天下,常常感叹自己空有一身学识,却无法为国家和百姓做点实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