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是自主编队控制算法,”姜蕴宁解释道,“多颗微卫星可以在轨道上自行保持队形、自动避障,几乎不需要地面干预。有点意思。”
顾远舟点了点头,说:“我前两天也看过相关文章,不过,你说的‘有意思’,具体是指哪方面?”
以她刁钻且发散的思维方式,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性实在太多,每一个都足以引发深入讨论。
姜蕴宁思路飞快地展开,“比如,他们的自主编队算法,不只是让卫星们时刻保持队形。在轨道计算和任务分配上,我们也能得到不少启发。”
顾远舟微微挑眉,带着职业敏感问道:“你的意思是队形保持之外的协同优化?”
协同优化就是说,在保持队形的基础上,让整个卫星编队更智能、更高效,也能应对任务变化和外界干扰。简单来说,如果一颗卫星电量低,它会自动减轻任务,状态好的卫星多承担观测;遇到轨道扰动,算法会自动调整轨迹;或者多颗卫星同时观测同一目标的不同角度,再自动合成高分辨率数据。
“对,”姜蕴宁点头,眼里闪过一丝兴奋,“我在想,如果把这些方法和我国现有轨道计算模型结合,或许可以提升下一次发射任务的灵活性和效率。不仅能自动调整队形,还能在地面指令最少的情况下,实现任务动态分配。比如哪颗卫星状态好就承担更多任务作业,哪颗状态稍弱就自动减轻负荷。”
顾远舟笑了笑,眼神中带着专业的认可:“嗯,这确实可以提升任务灵活性和系统自主性。”
姜蕴宁点头:“你看,如果微卫星群能根据轨道变化自动调整队形,而地面计算又能实时优化任务分配,那整个系统的自主性和可靠性就会大大增强。”
顾远舟还没来得及反应,姜蕴宁又接下去补充道:“而且他们在能耗和推进系统上也有改进,微型电推进器结合智能算法,让卫星群长时间保持稳定队形,同时节约燃料,延长整体任务寿命。”
顾远舟笑了笑,“嗯,这和我们轨道计算的一些优化策略很契合。值得考虑在下一次任务中参考。”
看着姜蕴宁侃侃而谈,顾远舟微微停顿,带着几分疑虑问道:“你这是临时想到的,还是早就准备好的?”
有一种有备而来的感觉。
姜蕴宁难得沉默了一下,笑着说:“这不是知道你回来了,顺便和你讨论一下?”
顾远舟眼里带着明显的怀疑,盯着她说:“不,你这些想法应该是想了不少时间了。老实交代,你有什么目的?”
姜蕴宁:“……”
和聪明人聊天,真没意思。
姜蕴宁从包里拿出一份可行性研究方案递给他,淡淡地说:“我抽空写的,你先看看,能用就用,不能用再说。”
办公室的灯光下,顾远舟接过资料,一页页翻过去,眼睛越看越亮。
姜蕴宁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坐着,手里捧着茶。
喝茶讲究心境与意境,好茶也要配好心情。
轻抿一口,茶香在唇齿间弥散开,她微微闭上眼,慢慢回味。很久没有这样静下心来,好好品一杯茶了,香气带来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一种久违的安宁和怀念。
顾远舟终于盖上资料,抬头看向她,“能用。”
何止能用,简直太完美了!
“你是不是终于下定决心来西北了?”
姜蕴宁挑眉,眼神里透出来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了——你在说什么鬼话?
“你写的这个方案,提交上去是一定会通过的,你拿给我是要做什么?”顾远舟不解地掂了掂手中的资料。这么厚一沓,不用说思考,手速再快,光打字还得三五天吧,再加上校对,算十天都得夸姜蕴宁神速。
“这份资料你来提交。”姜蕴宁放下茶杯,淡淡说道。
顾远舟愣住了,半信半疑地看着她:“为什么?”
是他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她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他又翻了一下资料,上面没有署名。
“没有什么为什么。我对这个方向本身不感兴趣。看到那篇报道的时候顺便做了点头脑风暴,花了五天时间写成的。”她语气轻描淡写,“你也知道,我现在没参与任何项目。方案一旦通过,按理说通常得由我来主持,但我不打算接手。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你清楚你在说什么吗?”顾远舟觉得姜蕴宁脑壳坏掉了。
他相信有人淡泊名利,但是这么淡的,他真没见过。
就算是科研人员,对署名也还是很在意的。虽然大多数人都是无名英雄,但一旦有署名的机会,谁会拒绝呢?
“你是认真的?”顾远舟问。
“对,我是认真的。”姜蕴宁拿出旧怀表,看了一下时间,“差不多了,该走了。还得赶回去干活呢。”
顾远舟看着她掏出的那块旧怀表,带着惊讶说道:“这块怀表挺厉害啊,看着旧旧的,没想到还这么耐用,竟然能熬到现在。”
姜蕴宁笑着起身,“不用送了,你先忙正事吧。”
姜蕴宁离开之后,顾远舟将方案重新研究了一遍,暗暗咂舌——她的脑子到底咋长的?这是五天就能写得出来的东西???
检查了一遍,顾远舟发现自己没有可以修改订正的地方。
这样一来,他的心情就更复杂了。
他得有多大的脸啊,才可以在一份连半个标点符号都不是他写的方案上,署上自己的名字?
隔天,顾远舟带着资料来到科技部。
徐良诚和顾远舟之前已经见过几次面,算得上熟人。见到他,徐良诚微微点头,示意让他先坐下。
顾远舟放下资料,笑着说:“徐部长,这次回来休假,受俞负责人委托,想向您汇报一下最新进展。同时,我也带来了一份方案,请您过目。”
徐良诚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之前,俞建川已经在电话中与他沟通过西北项目进展的基本情况。这次顾远舟到科技部,是为了作更详细的汇报。
汇报结束后,徐良诚开始仔细翻看方案资料,他的视线停在了方案作者的名字上,微微皱了皱眉,显露出一丝兴趣与疑问。
喜欢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我在腾飞年代搞科研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