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将方案书放在院长桌上:“赵院长,我建议设计院联合地方政府,为搬迁居民建设集中安置区,而不是简单地发放补偿款。”
赵建国翻阅着方案,眉头微皱:“这超出了我们设计院的职责范围。”
“我明白,”王英语气平和但坚定,“但这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安置区可以选址在线路附近,保持居民原有的社会联系,同时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比如线路维护、塔基周边绿化管理等。”
赵建国沉默片刻:“你知道这需要多少额外的协调工作吗?”
“我知道,”王英点头,“但如果处理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会严重影响项目进度。而且,这样做能真正实现项目建设与社区发展的双赢。”
赵建国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王英,十二年前你刚来设计院时,就在环保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时我觉得你太过理想主义,但事实证明,你的方案往往能避免很多后续问题。这次,我仍然选择相信你。”
王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谢谢院长。”
得到院长的支持后,王英更加全力以赴。她不仅完善了技术方案,还主动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沟通,协调安置区的规划和建设。
然而,就在方案即将最终确定的前一周,新的问题出现了。环保部门指出,线路有一段约五公里的区域可能影响一种珍稀鸟类的迁徙路径。
团队陷入沮丧情绪。
“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努力,难道现在要全盘推翻吗?”李明泄气地说。
王英却依然镇定:“环保工作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我们找出具体是哪一段,再进行调整。”
经过仔细调查,他们确定了三个可能影响鸟类迁徙的关键点。王英带领团队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重新设计该段线路的走向和塔高,甚至提出在特定区域设置人工鸟巢的方案。
“王工,你休息一下吧,你的脸色很不好。”小张担心地说。
王英摇摇头:“必须在明天之前完成修改,否则项目会延迟至少半年。”
第四天早晨,当团队成员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会议室时,王英已经准备好了全新的方案。她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调整塔位、提高局部塔高和设置生态通道,减少对鸟类迁徙的影响。
“王工,你真是铁人。”李明由衷赞叹。
王英微微一笑:“我不是铁人,只是明白我们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画的每一条线,定的每一个点,都关系到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和谐。这是我们的责任。”
最终评审会上,王英的环保方案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就连曾经质疑过方案成本的公司高层,也在她详细的数据和论证面前点头称是。
项目开工那天,王英站在第一座塔基的建设现场,望着远处已经开始平整土地的安置区工地,心中充满感慨。
“王工,李家村的那位老伯来了。”小张打断她的思绪。
王英转头,看到之前反对项目的老者正向她走来,身边还跟着一个年轻人。
“王工程师,这是我儿子。”老者介绍道,“我们在安置区要的新房比现在这里好多了,而且我还报名参加了你们提供的培训,以后可能就在这条线路的维护队工作呢。”
王英笑着与两人握手:“太好了,欢迎您成为我们团队的一员。”
年轻人感激地说:“谢谢您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一开始我们都不理解,现在明白了,这个项目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发展机会。”
望着父子俩离去的背影,王英感到一阵欣慰。她掏出手机,看着屏保上女儿的照片,想起昨天女儿问她的话:“妈妈,你的工作是做什么的?”
当时她回答:“妈妈的工作是画一条线,让电能够去到需要它的地方,同时保护好大家生活的环境。”
此刻,站在施工现场,她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工作的意义——不是在图纸上画几条线那么简单,而是在发展与保护、进步与传承之间寻找平衡,为所有人描绘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
远处,起重机已经开始工作,但在它的轰鸣声中,王英似乎听到了鸟鸣。她抬头看向蓝天,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电力设计院的日常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