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念安回到座位上,忍不住点开了与顾星晚的聊天框。输入框里的光标闪烁着,她敲了又删,删了又敲,最后只打下一句:“你居然会酿牡丹酒?深藏不露啊。”消息发出去之后,她盯着屏幕等了很久,顾星晚却没有回复。她看了眼时间,国内应该是下午三点多,顾星晚或许正在工作室忙碌,或许正在挑选布料,或许,正在给那坛牡丹酒添新的花瓣。
她关掉聊天框,强迫自己重新看向财报,可思绪却像是断了线的风筝,又飘回了那张牡丹酒的照片上。她想起顾星晚小时候的样子,她们第一次见面时,顾星晚穿着一条白色的连衣裙,扎着高高的马尾,眼睛很大,却总是怯生生的,不像现在这般从容自信。那时顾星晚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她总说,衣服是有温度的,能包裹住人的情绪。
可酿酒呢?酿酒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需要等待花瓣与酒液慢慢融合,需要等待时间赋予它独特的风味。这与顾星晚平日里雷厉风行的工作状态,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苏念安记得,顾星晚做设计时,总是充满了爆发力,灵感来了的时候,能通宵达旦地画图,可一旦遇到瓶颈,就会变得焦躁不安,甚至会把画坏的设计稿揉成一团,扔得满地都是。
这样的顾星晚,怎么会有耐心去酿一坛需要等上几个月的牡丹酒?
苏念安越想越觉得好奇,她甚至开始在脑海里勾勒顾星晚酿酒时的样子。应该是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她放下手里的设计稿,换上舒适的棉麻衣服,在工作室的窗边摆上那张旧木桌,小心翼翼地将清洗干净的牡丹花瓣铺在竹篮里沥干水分。阳光洒在她的头发上,给她的发梢镀上一层浅金色,她的动作一定很轻柔,眼神专注而平静,与她画图时那种锐利的眼神截然不同。
或许,她还会在酿酒的时候,放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比如她常听的那些古典乐,或是苏州评弹?苏念安记得,顾星晚对苏州评弹有着一种特别的偏爱,她说评弹里的吴侬软语,像江南的流水,能让她的心静下来。
想到这里,苏念安的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她突然觉得,或许是自己太不了解顾星晚了。这两年,她们各自在不同的城市忙碌,各自经历着不同的生活,顾星晚在追逐她的设计梦想的同时,也在慢慢变成一个更丰富、更立体的人。而她自己,却被纽约快节奏的生活裹挟着,每天淹没在财报、会议和谈判中,渐渐忘记了生活中那些慢下来的美好。
她再次拿起手机,点开顾星晚的朋友圈,将那张牡丹酒的照片设为了屏保。照片里的绛红花瓣,在冷白的手机屏幕上,显得格外温暖。她想起顾星晚配文里的“等秋风起时开封”,心里突然生出一种期待——等到秋天,她要不要回国一趟?去顾星晚的工作室,尝一尝她亲手酿的牡丹酒,听她讲一讲酿酒时的故事,就像她们从前那样,挤在小小的空间里,分享彼此的生活。
苏念安关掉手机,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电脑屏幕上。财报上的数字似乎不再那么枯燥了,窗外的夜色也渐渐有了一丝暖意。她知道,不管她们相隔多远,不管彼此的生活发生了多少变化,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就像顾星晚酿在酒里的牡丹,历经时间的沉淀,只会愈发香醇。而她们之间的情谊,也会像这坛牡丹酒一样,在岁月的酝酿中,变得更加深厚。
她抬手看了眼手表,距离天亮还有三个小时。她深吸一口气,端起桌上的咖啡喝了一口,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清脆的声响。此刻的她,心里除了对工作的专注,还多了一份对秋天的期待——期待那坛牡丹酒的开封,更期待与顾星晚的重逢。
牡丹酿(续)
苏念安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数据公式时,曼哈顿的天际线已被染成了淡紫色。晨光透过落地窗,在办公桌上投下一道细长的光斑,恰好落在手机屏幕上——那张牡丹酒的照片还停留在屏保,深绛色的花瓣在熹微的晨光里,竟像是要从屏幕里飘出来一般。
她伸了个懒腰,骨节发出轻微的声响。手机在这时震动了一下,顾星晚的回复终于跳了出来:“意外吧?也是去年才学的,试了好几次才勉强像样。”后面还跟了个吐舌头的表情,和她记忆里那个画图时会偷偷吃草莓蛋糕的女孩,一模一样。
苏念安握着手机,指尖在屏幕上摩挲了半天,才敲出一句:“等秋风起时,我可要回来蹭酒喝。”发送成功的瞬间,她仿佛已经闻到了那股混合着花香与酒香的气息,连带着纽约清晨的凉意,都变得温柔了几分。
接下来的几个月,苏念安的生活依旧被密集的会议和财报填满,可心里总像悬着一颗糖,时不时会想起顾星晚的那坛牡丹酒。她偶尔会在微信上问起酿酒的进度,顾星晚的回复总是简短又鲜活:“今天给酒坛翻了个身,花瓣沉下去好多”“阳光好,把坛口的布晒了晒,满院子都是牡丹香”“昨天试了试加了点蜂蜜,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口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