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星子稀疏。杂学峰丹房深处的喧嚣早已沉寂,只余地火在坑道深处不知疲倦地咆哮,发出沉闷的呜咽。林阳自那堆散发着腐朽与怪异气味的废料中直起身,将最后一批分拣好的残渣倒入指定的密封石槽内。他脱下沾染了各色污渍的皮围裙和手套,就着角落里备好的清水仔细清洗了双手与面颊,冰冷的水流带走疲惫,却让眼神愈发清亮。
没有返回那处简陋的居所休息,林阳身形一折,便如一道融入夜色的轻烟,悄无声息地朝着内门区域的核心——青云藏经阁的方向掠去。白日里被孙淼以各种琐事缠身,唯有这夜深人静之时,方是真正属于他自己,能够追逐核心目标的时刻。
内门藏经阁与外门那座建筑形制相似,却宏伟了数倍不止。通体以一种深青色的玄纹石砌成,高耸入云,飞檐斗拱在月光下勾勒出森严而古老的轮廓。阁楼四周笼罩着一层肉眼难见、却令人神魂悸动的强大禁制光晕,其强度远超外门,足以让任何玄将以下的修士望而却步。
林阳在内门弟子身份玉牌前注入玄力,玉牌射出一道微光,与那禁制微微一触,光晕荡开涟漪,现出一道可容一人通过的缝隙。他闪身而入,一股浩瀚、沧桑、蕴含着无尽知识气息的威压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阁内空间远比外界所见更为广阔,显然是运用了高明的空间拓展阵法。一排排顶天立地的巨大书架如同沉默的巨人,整齐排列,延伸至视野尽头。书架上并非全是玉简,更有大量兽皮卷、竹简、甚至是以某种奇异金属箔打造成的书册,年代跨越久远,散发着不同的岁月气息。柔和的光辉自天花板洒落,却不见光源何在,将偌大的空间照得亮如白昼,却又丝毫不伤书籍。
此刻已是深夜,阁内人影稀疏,只有寥寥数位勤勉的弟子或于角落静坐默记,或于书架间缓步寻觅,安静得能听到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自己的心跳声。
林阳深吸一口气,那弥漫在空气中的古老墨香与灵木清香,让他精神一振,仿佛鱼儿归入大海。他没有丝毫犹豫,径直朝着标识有“古文秘史”、“地理方舆”、“阵法杂论”的区域行去。这是他近期深夜潜修的主要目标。
他的时间有限,必须高效利用。《玄天秘录》赋予他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高屋建瓴的视角和远超常人的理解与筛选能力。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筛子,快速扫过一排排书名和简介玉牌。
《南荒巫蛊纪略》…掠过。
《北境冰原异兽考》…掠过。
《中州千年宗门变迁录》…略一扫,无特殊记载,掠过。
他的目标明确而专注。关于上古符文,尤其是与青云碑文同源或类似的记载;关于宗门不为人知的秘辛,尤其是可能涉及核心传承或重大变故的;关于迷雾沼泽及其周边区域的详细地理、水文、气候、乃至传说轶事。
手指在一排落满细灰、显然少人问津的古籍上掠过,最终抽出一本以某种暗沉兽皮鞣制封面的厚重大书——《坤舆志异》。此书并非官方编纂的地理志,更像是一位古代游方修士的随笔杂记,记载了许多荒僻之地的奇闻异事、地貌变迁以及民间传说。
林阳寻了一处僻静角落,借着永恒不变的柔和光线快速翻阅。书页泛黄脆弱,字迹是古朴的篆文,夹杂着许多已然失传的古地名和术语。寻常弟子读来必定艰涩难懂,但在林阳眼中,却能与《玄天秘录》中的零星记载相互印证。
他的目光突然在一段关于“西陲死沼”的记载上停住。上面描述了一片终年弥漫灰白色雾气、沼泽密布、毒瘴横行、鲜有生灵能入又鲜有生灵能出的绝地,其地貌特征与迷雾沼泽颇为相似。着书者提及,曾于沼泽边缘偶遇一古老部落遗民,其祭祀所用壁画上的某些奇特符号,竟能引动周围雾气轻微流转,似有汇聚天地阴寒之效。着书者依样描绘下了那几个符号。
林阳的目光骤然凝实!那几个符号,虽简陋扭曲,但其核心的笔画结构与神韵,竟与他识海中那枚来自青云碑的复杂符文,有着一丝极其微弱的、同源般的共鸣!虽然远不及青云碑符文亿万之一的玄奥,但那种独特的“意”,绝不会错!
“古部落…祭祀符号…引动雾气…”林阳心中默念,指尖轻轻拂过那粗糙的临摹图案,眼中精光闪烁。这无疑是一条极其珍贵的线索!迷雾沼泽的存在历史远比想象中更为久远,其中或许隐藏着与青云碑,乃至与《玄天秘录》可能相关的古老秘密!那些部落遗民,如今是否还有传承?
他强压下心中激动,将这一页的内容牢牢记住,包括那几个符号的每一个细节,以及着书者标注的大致方位。
继续翻阅,他又找到一些关于上古阵法的残篇论述,虽残缺不全,但提出的一些能量回路构想颇为大胆奇诡,给他带来不少启发。还有一些记载了宗门早期几位祖师游历天下的见闻,其中提到了几处疑似上古遗迹的方位,虽语焉不详,却也让林阳默默记下,留待日后探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