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
要想在末世中立足,强大的武力是根本保障。
舟山基地的军事化建设主要在四个方面:
首先是岸防强化。
基地所在的岛屿沿岸关键位置,一座座永备工事和暗堡在日夜赶工中拔地而起,重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乃至反坦克导弹被部署到位,形成了交叉火力网。
原有的岸防炮台进行了全面检修和弹药补充。
其次是雷达与侦测网络升级。
岛上制高点,新型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日夜旋转,监控着周遭海空域。
水下声呐阵列也得到了加强和扩展,严防任何来自水下的威胁。
鬼知道会不会有扶桑鬼子或者别的敌对势力派人通过水下潜入基地?
确保对周边海域的态势感知能力,是应对一切挑战的前提。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大漏洞。
此前扶桑的溶洞基地就是因为疏于对水下的检测部署,这才给了王霖可乘之机,最终导致整个溶洞基地覆灭。
不过若是深究起来,这也不能怪那些扶桑鬼子。
毕竟当时的溶洞基地是扶桑鬼子偷偷建立的,就像阴沟里的老鼠见不得光。
他们怎么敢大张旗鼓的在海里布置科技产品?
万一被华夏海军借此发现了溶洞基地咋整?
末世降临后就更没有必要了。
可谁知道会突然冒出王霖这么个老六...
第三部分建设是港口与舰队维护。
基地的主港口进行了疏浚和拓宽,以容纳更多舰艇。
船坞内灯火通明,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三班倒不停地对现役舰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舰队随时能够满血出动。
最后是训练与战备。
基地内的训练场上,口号声、枪声响彻不停。
新入伍的士兵在接受严苛的训练,老兵们在演练新的战术战法。
一时间,整个基地弥漫着一种箭在弦上的紧张战备氛围。
除了军事设施以外,舟山基地的扩建工作也在开展。
得益于第三编队完整建制的加入,带来了大量的工程兵、专业机械和技术人员,使得基地的扩建工作得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
图纸上的规划,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化为现实。
从基地主入口向外延伸数百米,乃至更远的施工区域,已然建立起一套庞大而高效的人工白昼系统。
数十台大功率氙气探照灯、LED阵列照明塔如同光明的卫士,被架设在关键位置。
其散发出的强光交织成一片片无影灯般的光网,将核心施工区域照得亮如白昼。
为了让灯光的利用效率更高,基地工程兵们在照明区外围巧妙地设置了高大的遮光板和定向反光罩,尽可能将光线约束在施工所需范围内。
远远望去,这片区域就像黑暗深海中唯一散发着温暖与生机的人工光岛。
通向外部资源点的道路和航路上,被清晰地标记上荧光指示标和常亮的导航灯。
重型卡车、装载车...挖掘机组成的车队,配合运输船一起,在如同繁星落地的灯光指引下,如同钢铁洪流,昼夜不息地轰鸣往来。
运输着从岛屿各处搜集来的建材、设备以及从舰船上拆解下来的可用物资。
而在基地内部,扩建工作更是精细而复杂。
原本狭窄的通道被拓宽加固,支撑结构采用了更先进的钢架与混凝土复合技术。
新的功能区被规划出来,更深层、更坚固的仓储区、依靠地热和独立供电的种植区、设备更加完善的医疗中心、以及规划中的小型水培农场和空气循环净化中心...
风镐、电钻、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声在洞内回荡。
工兵和志愿者们穿着反光背心,戴着装有头灯的安全帽,在各自岗位上忙碌。
汗水混合着尘土,但在那一张张疲惫的脸上,却能看到一种创造新家园的专注与希望。
当然,庞大的工程量背后必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
比如:
设备需要额外的电力供应,燃油消耗巨大。
施工人员需要轮班休息,以对抗生物钟紊乱和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力部门优先保障扩建工程、后勤部门确保热食饮水和维生素供应、心理辅导团队定期巡访...
整个舟山基地,就像是一个在黑暗襁褓中奋力生长的胚胎,以溶洞为核心,顽强地扩张着生存空间。
这扩建的不仅仅是物理的空间,更是文明在末日废土上重建的信心与基石。
灯光所及之处,便是希望!
就在舟山基地与东海舰队上下戮力同心,一边巩固防线、扩建基地,一边全力搜救幸存同胞之际?
扶桑海军本部内部,也正在因为不久前那场虎头蛇尾的行动暗流汹涌。
高桥大辉少将率领着他的航母舰队灰头土脸地返回了位于横须贺的扶桑海军本部时,舰队尚未完全靠港,来自本部高层质询和审查便已如同浓重的海雾般笼罩了下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