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静虚谷,晨曦初露,薄雾如轻纱般萦绕在山林间。紫萱早早来到溪边,水面波光粼粼,她的思绪却沉浸在医道的深邃世界中。回想着岐伯之前传授的尺侧诊断法与脉象诊断,那些知识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人体奥秘的大门,让她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
在晨曦微露之际,岐伯那修长的身影沿着蜿蜒曲折的溪边小径徐徐而来。他的步伐稳健且从容不迫,仿佛每一步都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岁月沉淀下来的沉稳。
紫萱。岐伯的声音宛如一阵和煦的春风,轻轻地拂过清晨的静谧,温和而又充满力量。这声呼唤打破了周围的宁静,也让沉浸在冥想之中的紫萱回过神来。
只见岐伯微笑着走到紫萱身旁,眼神中透露出对她的殷切期望:今日,我们一同研习《素问·平人气象论》中的精妙脉理吧。这部经典之作乃是中医诊病之基石,其中所蕴含的关于脉象变化与人体健康、疾病之间关系的论述,堪称博大精深。通过深入探究这些脉理,相信定能助你更深刻地洞察人体内部的微妙变化,从而更好地把握疾病的本质及其诊治之道。 说罢,岐伯轻轻拍了拍紫萱的肩膀,示意她随自己一同坐下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
紫萱急忙起身,恭敬行礼,眼中满是求知的渴望:“先生,弟子已做好准备,渴望聆听您对这高深脉理的教诲。呼吸与脉象的关联,四季与脉象的联系,听起来既神秘又充满智慧,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
岐伯微微颔首,在紫萱身旁坐下,目光望向远方连绵的山峦,缓缓说道:“紫萱,平常人的呼吸与脉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是诊脉的关键所在。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便是定息。若一吸之间脉跳动五次,那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便是平人的脉象。平人即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衡量他人的呼吸至数及脉跳次数。若医生自身无病,便可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是诊脉的重要法则。”
“先来说说呼吸与脉动诊病的奥秘。”岐伯接着说,“一呼与一吸之间,脉各跳动三次而且急疾,同时尺之皮肤发热,这乃是温病的表现。温热之邪侵袭人体,气血受其鼓动,故而脉象急疾,皮肤发热。若尺肤不热,脉象滑利,乃是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风邪善行而数变,侵犯人体后,气血运行相对流畅,所以脉象滑利。如脉象涩滞不畅,是为痹证。痹证多因风寒湿等邪气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所以脉象涩滞。”
“人一呼一吸之间,脉跳动八次以上,这是精气衰夺的死脉。”岐伯神色凝重,“精气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精气衰夺,脉象便会失去正常的节律,快速跳动,难以维系生命。脉气断绝不至,亦是死脉,这表明气血已经完全衰竭,生命即将终结。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已乱,亦是死脉。气血紊乱,无法正常运行,脉象便会失去规律,这是身体极度虚弱、病情危急的表现。”
“再谈谈四季诊脉法则。”岐伯望向远方的山林,随着季节更替,树木的变化仿佛也呼应着人体脉象的变化,“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春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脉,这乃是无病之平脉。”岐伯耐心解释,“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体的脉象也顺应自然,呈现出弦象,但又不失柔和,这是胃气充足的表现。若弦象很明显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肝脏有病。肝脏在五行属木,春天是肝气当令之时,若脉象过于弦硬,说明肝气太过,失去了胃气的调和,肝脏功能出现了异常。脉见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主死。真脏脉是五脏真气外泄的表现,此时胃气已绝,生命难以维系。若虽有胃气而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是春见秋脉,故预测其到了秋天就要生病。毛脉在五行属金,春天见到秋脉,说明金气克制木气,虽然当下有胃气的支撑,但到了秋天,金气当令,木气受克,就容易发病。若毛脉太甚,则木被金伤,现时就会发病。肝旺于春,春天脏真之气散于肝,以养筋膜之气。”
“夏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钩而柔和的微钩脉,这是无病之平脉。”岐伯继续阐述,“夏天阳气旺盛,脉象也随之洪大,如钩之状,但又有柔和之象,这是胃气充足的体现。若钩象很明显而缺少柔和之胃气,为心脏有病。心脏在五行属火,夏天是心气当令之时,脉象若过于洪大,失去了胃气的调和,说明心脏功能出现了问题。脉见纯钩而无柔和之象的真脏脉,主死。真脏脉的出现,表明胃气已绝,心脏真气外泄,生命垂危。若虽有胃气而兼见沉象的石脉,是夏见冬脉,故预测其到了冬天就要生病。石脉在五行属水,夏天见到冬脉,说明水气克制火气,虽然当下有胃气的支撑,但到了冬天,水气当令,火气受克,就容易发病。若石脉太甚,则火被水伤,现时就会发病。心旺于夏,故夏天脏真之气通于心,心主血脉,而心之所藏则是血脉之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