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一种生存之道,甚至是一种更接近“道”的活法。
那位老者率先回过神来,眼中含着泪光,却是解脱与明悟的泪。
他再次深深拜服下去,声音激动而颤抖:“多谢先生指点迷津!先生一席话,如拨云见日,令我等愚钝之人茅塞顿开!原来路一直在脚下,是我等心被蒙蔽,只顾向外奔逃啊!”
其余百姓也纷纷叩拜,发自内心地感激:“多谢先生!”“我们明白了!”
“我们知道该怎么活了!”
李耳微微颔首,受了他们一礼,淡然道:“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去吧,寻一处清净之地,依道而行,好自为之。”
百姓们千恩万谢地离开了,脚步虽然依旧沉重。
但方向已然明确,心中充满了久违的希望与宁静。
竹林再次恢复了幽静。
一名年幼的弟子好奇地问:“老师,您为何不教他们高深的武功,让他们有力量去对抗乱世呢?”
李耳拾起木剑,微微一笑:“对抗,终是下乘。使人内心强大安宁,不为外物所扰,方是上善若水。武力,护得了一时,护不了一世。而‘道’,能护其本心,超然物外,得真正的大自在。这,才是乱世中,最珍贵的‘活路’。”
那年幼的弟子听了李耳的话,小脸上依旧带着一丝困惑,他沉吟了片刻,仰起头认真地问道:“老师,您说的道理我好像明白了一些。”
“清静无为,知足常乐,不与人争……这样确实能避免很多麻烦。”
“可是……可是世间总有一些恶人,他们看你退让,看你不好争斗,反而会觉得你好欺负,会更加得寸进尺地来抢夺、甚至伤害你。”
“到了那个时候,又该怎么办呢?难道就……就只能任由他们欺负吗?”
孩童的问题单纯而直接,却触及了一个非常现实和尖锐的矛盾。
李耳闻言,非但没有不悦,反而露出了赞许的微笑。
他收起木剑,走到弟子面前,轻轻摸了摸他的头。
“问得好。你能想到这一层,说明你确实在思考。”
他的声音依旧平和,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锐利。
“你需明白,‘不主动对抗’、‘不惹纷争’,并不意味着就要‘逆来顺受’、‘任人宰割’。”
李耳缓缓踱步,声音在幽静的竹林中清晰回荡。
“溪水柔弱,遇巨石阻挡,固然会选择绕行,此为‘不争’。”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
“然,若是山洪暴发,溪水汇聚成滔天巨浪,亦能冲垮堤坝,席卷万物。此非其本性嗜杀,而是势之所迫,不得已而为之的‘自然反应’。”
他停下脚步,看向弟子,目光深邃。
“我道家讲求‘清静无为’,是修身养性之根本,是面对世界纷扰时的首要心境。但若真有那无端恶念,如毒蛇般缠身噬咬,咄咄逼人,欲伤我性命,毁我清静……”
李夜的声音微微一顿,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那便不再是‘争’,而是‘卫道’,是‘护生’。”
“《道德经》有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当退无可退,避无可避之时,雷霆手段,亦是慈悲。”
他伸出手指,指向自己那柄看似普通的木剑。
“所以,我等为何要习武?并非是为了好勇斗狠,争强好胜。练就这一身武艺,锤炼这体内真气,为的便是在道理讲不通、退让无效时,拥有能够‘拿下’对方,终止其恶行,护佑自身与同道清静平安的‘能力’。”
“这‘拿下’,并非一定要取其性命。或制其行动,或废其武功,或驱其远离……视情况而定,但核心在于,要有足够的能力,能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将纷扰和威胁抹平,使其不能再危害我等追求的‘清静’。”
“习武,不是为了主动去‘对抗’这个世界,而是为了当这个世界的不公与恶意主动袭来时,我们能有底气、有能力去‘反抗’,去守护住内心那份‘清静无为’的境界。这便是我常说的‘以武卫道’。”
李耳的话语,如春风化雨,将“不争”与“反抗”、“清静”与“武力”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
阐述得清晰透彻,充满了道家的辩证智慧。
那弟子听得眼睛发亮,心中的困惑豁然开朗,用力地点了点头。
“弟子明白了!习武就像是给‘道’穿上了一层坚硬的铠甲,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遇到危险时,就能保护‘道’不被破坏!”
李耳欣慰地笑了:“孺子可教也。铠甲之喻,甚妙。”
“所以,平日里的清修悟道与武艺锤炼,二者不可偏废。”
“心无道,则武失其魂,易入歧途;身无武,则道无所依,易遭摧折。”
“唯有道武双修,方能在这纷扰乱世中,既保内心一方净土,又能从容应对外来的风风雨雨。”
“好了,”
他重新拿起木剑,气势为之一变,虽依旧平和,却隐隐透出一股柔韧而不可摧折的意味。
“道理既明,便更需刻苦用功。唯有将自身之‘武’锤炼得足够强大,将来面对恶念时,你所拥有的‘拿下’对方的选择才会越多,方式才会越从容,才越能体现我道门‘以武卫道’的真谛——非为杀戮,而为止戈。”
言罢,他再次舞动木剑,身形与竹林清风融为一体。
但那剑势之中,除了原有的逍遥自然。
似乎更多了一份内敛的、足以在必要时撼动雷霆的磅礴力量。
弟子们心悦诚服,纷纷更加专注地投入修炼之中。
他们明白,老师传授给他们的,不仅仅是一门强身健体的武功。
更是一种深邃的、足以安身立命于乱世的处世哲学。
喜欢模拟宇宙之创星纪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模拟宇宙之创星纪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