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雾宇宙核心,浩瀚的星图在陈星意识中延展。
他的目光掠过那三颗已被纳入观察的文明星球。
武者星辰、科技星、蛊星。
它们原本同处于一个临时构建的小型恒星系内,彼此距离并不算遥远。
但此刻,陈星心念微动,一只无形的、由规则与能量构成的巨手,开始悄然拨动星辰。
科技星所在的星球,被一股柔和却无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缓缓驶向宇宙的深处。
紧接着,蛊星及其恒星系统也开始了迁移。
原本拥挤的单一恒星系,在宏观尺度上被重新规划。
核心空间巨大的面板上,星图刷新,原先单一的恒星系结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三个彼此相隔极为遥远的独立恒星系。
每个星系都拥有自己唯一的太阳,一颗孕育着独特文明的生态行星,以及一颗忠实的卫星(月球)。
它们如同宇宙中三座孤立的岛屿,在无垠的黑暗中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微光。
“这样的距离,以科技星目前的探测技术和能源水平,短期内绝无可能探查到其他两个星系的存在。”
陈星审视着新的布局,微微颔首。
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科技文明的恐怖之处,在于其指数级的扩张能力和对资源的转化效率。
哪怕科技星个体超凡力量(异能者、机械改造者)的上限目前看来不如武者与蛊师。
但他们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迭代,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机甲、星舰、人造人士兵。
“若是让他们过早接触,以蛊星尚处于部落城邦时代、武者星辰虽个体强大但社会结构仍偏向封建的状态,面对科技星的钢铁洪暴兵流和轨道打击,恐怕撑不了多久就会被平推。”陈星感叹。
“这就是科技文明的规模优势,依靠生产力和技术,可以快速形成碾压级的体量。”
虽然科技发展会遇到瓶颈期,但相比需要漫长时间打磨、依赖个人天赋和机缘才能诞生高阶强者的超凡文明,其前期的发展速度无疑快得惊人。
当然,弊端也显而易见——在个体生命层次的进化与超越上,科技路径目前展现的上限确实偏低。
“先让它们在各自的摇篮里充分发展吧。”陈星定下了基调。
“等到每个文明都挖掘出自身道路的潜力,达到相对的成熟期,再让它们在这片黑暗森林中彼此发现、自由竞争,那才更有意思,也更有利于观察文明的多样性。”
划分好三个基本星系后,一个奇思妙想突然在陈星脑中萌发。
“既然聚灵阵的原理,是以特定结构引动能量,形成虹吸效应,汇聚周遭灵气……那么,若是以星系为尺度,利用行星的引力场来引导恒星辐射出的庞大能量(可视为一种更高层级的‘宇宙能量’),按照聚灵阵的规律进行布局,会怎么样?”
这个想法让他感到兴奋。他决定先在规模较小的蛊道星系进行尝试。
意识集中,调动黑雾宇宙的权柄与能量。
他不再凭空创造物质,而是开始以蛊星所在的位置为核心。
参照聚灵阵能量节点与流转的规律,在恒星引力场内。
小心翼翼地“摆放”上其他大小、质量、轨道各不相同的行星。
这些行星的引力将相互作用,如同聚灵阵中的符文节点,引导和汇聚着从中央恒星散发出的光热能量。
陈星精心调整着它们的轨道参数、倾角、距离。
力求让整个系统的能量流动达到某种动态的平衡与高效汇聚。
当最后一颗行星被安置到位,整个蛊道星系的结构稳定下来时。
陈星看着眼前成型的星图,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眼前的星系布局,一颗恒星,数颗行星依序排列。
最核心的生态行星(蛊星)恰好位于某个能量汇聚最充盈的轨道带上。
这结构,竟然与他记忆中现实世界的太阳系布局惊人地相似!
“难道……”一个惊人的念头在他心中炸响。
“现实中的太阳系,其行星分布本身,就是一个天然形成的、规模宏大到极致的‘星系级聚灵阵’?而蓝星,正是这个超级聚灵阵的核心能量汇聚点之一?”
这个推测让他感到一丝细思极恐的震撼。
若果真如此,那么蓝星本该是宇宙中一片能量充盈的修行圣地才对。
但紧接着,一个更深的疑问浮上心头,驱散了那丝震撼,取而代之的是浓重的不解。
“可若真是如此……蓝星为何会进入末法时代?太阳并未枯竭消亡,依旧在稳定地提供着近乎无穷的能量。作为‘阵眼’之一的蓝星,其天地灵气,按理说不应该如此稀薄匮乏才对……”
是阵法本身出现了未知的破损?
还是有什么东西,在源源不断地抽取或隔绝了本应汇聚到蓝星的宇宙能量?
亦或是……蓝星本身,发生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变故?
陈星凝视着眼前按照聚灵阵原理构建的、生机勃勃的蛊道星系,又想到那片死寂、灵气稀薄的现实宇宙角落,眉头紧紧锁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