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间的变化日新月异。当最后一块夯土被夯实,引卤渠与排水沟纵横交错地将一片片方正的池子连接起来时,沈正阳规划的“盐田”系统终于宣告完工。
与此同时,第一批经过盐田初步浓缩的高浓度卤水,被引入了经过改造的灶房。与以往直接熬煮原始卤水不同,这次的卤水咸度极高,沸腾不久后,锅底便开始迅速析出洁白的晶体。
“出盐了!出盐了!”
看守灶台的盐工发出一声难以置信的欢呼,声音因激动而颤抖。
所有人都围拢过来,包括被搀扶而来的老盐头。只见大锅底部,一层细腻、雪白的盐正在不断增厚,与之前熬出的灰白色、带有杂质的盐块截然不同!那白色,是如此纯粹,在灶火的映照下,甚至有些晃眼。
老盐头挣脱搀扶,踉跄着扑到锅边,颤抖着伸出手指,沾了一点尚未完全干燥的盐粒,放入口中。那熟悉的、极致的咸味在舌尖炸开,却少了以往的苦涩和异味,只有纯粹的咸鲜。
“是……是上好的雪花盐啊!” 老盐头的声音带着哭腔,混浊的泪水再次涌出,“老汉我……我活了七十多年,就没见过咱这井里能出这么白、这么纯的盐!”
他转身,朝着沈正阳和所有工匠、盐工的方向,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重重磕下头去:“沈统帅!您……您是神人!您给这盐井,给咱们这些苦哈哈,带来了天大的造化啊!”
这一跪,代表了所有盐工的心声。他们看着那洁白如雪的盐,看着那高效省力的汲卤架,看着那能借日晒风力省下无数柴火的盐田,心中充满了对沈正阳的感激和敬服。他们不再仅仅是做工糊口,而是成为了这奇迹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归属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制盐坊”正式挂牌成立,老盐头被尊为“技术顾问”,享受优渥待遇,负责传授经验和监督质量。所有盐工都获得了远超以往的工钱和口粮,其家眷也得到了妥善安置。人心,在这洁白的盐粒中,彻底归附。
第一批大规模产出的“青鸾雪盐”被小心地装袋,运回了统帅府。当沈正阳抓起一把那洁白晶莹的盐粒,任由它们从指缝间沙沙流下时,整个统帅府都沸腾了。这不仅仅是盐,这是独立的象征,是希望的具体形态!
“好!太好了!” 曾大牛捧着一把盐,咧着嘴傻笑,“以后看哪个狗日的还敢卡咱们的脖子!”
林清源更是激动地拿出算盘:“统帅,以此盐之品质和产量,我们不仅能完全自给,更可将其作为贸易之利器!”
沈正阳目光深邃,点了点头:“清源,此事由你全权负责。立刻组建最精干的商队,挑选机敏可靠之人。以这‘青鸾雪盐’为先锋,前往山西、河南等地,换取我们急需的粮食、铁料、硝石,乃至药材、布匹!记住,盐价由我们定,但要显示出诚意,建立长期往来。”
“明白!” 林清源信心满满。他深知,如此品质的井盐,在如今盐路断绝的中原和西北,将是何等硬通的抢手货。
精心挑选的商队很快组建起来,他们伪装成大型的边地行商,携带着第一批“青鸾雪盐”样品和少量现货,在精锐小队的暗中护卫下,分头踏上了前往山西、河南的商路。
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起初,外地商人对其来历抱有疑虑,但当他们亲眼见到那雪白细腻、毫无杂质的盐粒,亲自尝过那纯粹的咸味后,所有的疑虑都化为了震惊和狂热。尤其是当林清源派出的主事之人,隐晦地透露这盐来自“陕北友邦”,且供应稳定时,商人们立刻意识到了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
谈判、议价、交换……一笔笔交易在暗中达成。来自山西的粮食、河南的铁料、甚至是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硝石,开始沿着隐秘的商路,源源不断地输入青鸾军控制区。这些物资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各方面的压力,尤其是对正在扩军和加速军工生产的青鸾军而言,无异于久旱逢甘霖。
第一条完全由青鸾军自己掌控、不依赖于外界施舍或冒险“借粮”的财政和物资生命线,终于被成功打通!它不再脆弱,反而因为掌握着独一无二的优质资源而显得稳固而富有潜力。
沈正阳看着库房里逐渐堆积起来的粮食和铁料,听着林清源汇报着贸易网络的初步拓展情况,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有了这条生命线,青鸾军才真正具备了在这乱世中立足、并图谋发展的底气。
这白色的金子,不仅滋养了军民的身体,稳固了人心,更成为了撬动未来格局的重要支点。工业之火,已从这小小的盐井开始,燃起了第一簇坚定而明亮的火焰。
喜欢开局明末建基业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开局明末建基业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