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任务的部署,如同三根坚实的支柱,撑起了青鸾军未来发展的框架。然而,沈正阳的目光并未仅仅停留在内部的巩固与清理上。在乱世中,偏安一隅终非长久之计,唯有主动出击,扩大战略纵深,方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议事堂内的气氛,随着沈正阳接下来的话语,陡然变得更加炽热且充满攻击性。
“内部清扫、培养人才、控制资源,皆为固本之策。” 沈正阳的声音回荡在堂内,带着一种开拓者的决绝,“然,固本之余,更需开疆!坐守现有之地,无异于坐以待毙。朝廷的目光,迟早会重新投向我们。在此之前,我们必须拥有更广阔的土地,更多的人口,更丰沛的资源,以及……更让敌人捉摸不定的战略纵深!”
他大步走到那幅涵盖了陕西、甘肃乃至部分河套地区的大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几个关键位置。
“下一步,我军兵锋所向,便是这陕甘大地!”
他目光如炬,扫视全场,开始下达一系列石破天惊的进军命令:
“本帅亲自统领中军主力,王铮为副,沈石头、苏小河、袁大山、高帽、曾田等将随军出征!” 被点到名字的将领无不挺直腰杆,眼中战意燃烧。“首要目标,乃是西安!此乃三秦根本,拿下西安,则关中震动,陕西全局可定!此路,为正兵,亦是硬仗!”
“苏大柱!”
“末将在!” 苏大柱声如洪钟出列。
“着你统领偏师一军,自北而下,西出萧关,攻略甘肃、宁夏之地!” 沈正阳的手指划过西北方向的广阔区域,“此地官军力量相对薄弱,然地域广袤,民风彪悍,且毗邻边墙,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你的任务,是搅动河西,牵制可能来自西北的边军,并伺机夺取重要城塞,与我中军形成呼应!”
“末将领命!定不让大帅失望!” 苏大柱抱拳,脸上充满了独当一面的兴奋与凝重。
安排完两支进攻矛头,沈正阳的目光转向内部。
“曾大牛!”
“大哥!俺在!” 曾大牛迫不及待地站出来。
“着你坐镇后方大本营,总领留守各营及境内防务!” 沈正阳盯着他,语气严肃,“家,就交给你了!务必确保根基稳固,粮道畅通,绝不容有失!能否做到?”
曾大牛把胸膛拍得砰砰响:“大哥放心!有俺老曾在,保管家里稳如泰山,一只苍蝇也别想飞进来捣乱!”
“刘虎!”
“末将在!” 刘虎踏步而出。
“骑兵营初成,尚需锤炼。着你继续主持骑兵营训练,同时负责所有新募兵卒的整训工作!我要你在我们凯旋之时,看到一支更加强大的骑兵和源源不断的合格新兵!”
“遵命!” 刘虎沉声应道,深知责任重大。
“张大锤!”
“老汉在!” 张大锤虽非战将,此刻亦是激动不已。
“匠作营乃我军筋骨命脉!着你总揽全局,水力工坊、火药坊、弩机坊、被服厂……所有军工生产,必须全力运转,保障前线军械供应,尤其是火药与弩箭,不得有任何短缺!同时,新式兵器的研造,亦不可停滞!”
“统帅放心!老汉就是不吃不睡,也绝不让前线将士缺刀少箭!” 张铁锤斩钉截铁。
最后,沈正阳的目光落在一直默默记录、统筹全局的周子恒(周先生)身上。
“周先生!”
“属下在。” 周子恒拱手。
“大军远征,粮草军需为第一要务。着你总揽全军后勤供应,统筹粮秣调拨、民夫征发、物资转运。前线的胜负,一半系于你手!”
周子恒面色凝重,深深一揖:“子恒必竭尽心力,统筹调度,确保大军无后顾之忧!”
一道道命令,如同精准的齿轮,将青鸾军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彻底激活。进攻、策应、防守、训练、生产、后勤……每一个环节都明确了负责人,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有力的战略体系。
所有人都明白,这将不再是局限于陕北一隅的战斗,而是青鸾军真正走出根据地,与大明王朝争夺西北控制权的开端!风险与机遇并存,一旦成功,海阔天空;一旦失败,则可能万劫不复。
沈正阳最后环视全场,声音如同出鞘的利剑,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
“诸位!此乃我青鸾军成立以来,最大规模之军事行动!目标,陕甘!此战,必胜!”
“必胜!必胜!必胜!” 震天的吼声几乎要掀翻议事堂的屋顶。
战争的阴云,随着这坚定的号角,开始向着广袤的陕甘大地蔓延。而在遥远的北京,那份被崇祯皇帝摔在地上的奏折,仿佛也预感到了什么,静静地躺在地上,预示着一场席卷西北的更大风暴,已然无可避免。青鸾军的旗帜,即将在更广阔的战场上,迎风猎猎。
喜欢开局明末建基业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开局明末建基业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