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外,渭水河畔,新规划的“军工谷”内,一派比往日更加繁忙的景象。统帅府议定的军事改革方略,如同最高指令,将匠作营的全部精力和资源,都导向了两个全新的、至关重要的项目——“青鸾炮”与“刺刀”。
核心工坊区,一座更加高大、利用渭水充沛水力新建的水坝旁,张大锤带着他最得力的助手们,以及一批精选的铁匠、木匠,正围着一张铺在巨大木案上的图纸,神情专注,甚至带着几分朝圣般的肃穆。
图纸上,正是沈正阳亲笔绘制的“青鸾炮”构想图。与众人印象中那些粗壮笨重、炮壁厚实的传统火炮截然不同,这幅图上的火炮,线条流畅,结构精炼,充满了某种超越时代的美感。
炮管细长,比例匀称,明显经过精心计算,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轻重量。图纸旁清晰地标注着目标数据:三磅炮,全重不得超过四百五十斤;六磅炮,全重不得超过五百五十斤。旁边还有简短的注释:“炮身需一体铸造成型,优先选用上等闽铁或仿西洋之法炼制之低碳熟铁,追求韧性,避免脆裂。”
“五百斤……单匹马拖曳……” 一个年轻铁匠喃喃自语,忍不住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去触摸图纸上那象征着革新与希望的线条,仿佛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这对于习惯了动辄数千斤甚至上万斤重炮的他们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和诱惑。
“统帅的要求,大家都看到了。” 张大锤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坚定,“这已非寻常火炮,此乃关乎我军未来野战胜负之关键!造不出来,或者造得不好,我等便是全军之罪人!”
他浑浊却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难点有三!其一,炮管材质与铸造!需寻得最佳铁料配方,确保炮管能承受多次发射之膛压,不至炸裂,又要控制重量。其二,炮管内膛!必须光滑如镜,笔直如尺!稍有偏差,不仅射程精度大减,更有炸膛之危!其三,炮架与附件!需灵活轻便,便于骡马拖曳,更要能快速固定、调节射角!”
前两个难点,尤其是炮管内膛的加工,是横亘在众人面前最大的技术高山。传统的铸炮法,炮管由泥范铸造而成,内壁极其粗糙,需要工匠用各种工具手工打磨、钻削,费时费力,且精度全凭匠人手感,质量参差不齐。以这种方式,根本不可能实现沈正阳要求的“光滑笔直”,更无法保证量产的质量统一。
就在众人眉头紧锁,苦思冥想之际,沈正阳再次来到了工坊。他没有多言,只是将另一张更为复杂的图纸,铺在了“青鸾炮”图纸的旁边。
那是一座机器的设计图——一台利用水力驱动的“精密深孔镗床”!
结构与水力钻床有相似之处,却更加复杂、精密。巨大的水轮通过传动轴,带动一根极其粗壮、要求极高刚性和直线度的主镗杆旋转。镗杆的前端,可以安装不同尺寸和材质的镗刀头。而被铸造好的炮管粗胚,则被牢牢固定在一个可以沿着精密导轨缓慢、平稳移动的滑台上。
“利用水力,驱动镗杆旋转。同时,炮管固定于滑台,由另一套水力或螺杆机构控制,沿着轴线,以恒定速度缓缓推进。” 沈正阳指着图纸,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开创性的力量,“旋转的镗刀,便能如同蛀虫啃噬木头一般,将炮管内部多余的金属一点点、均匀地切削下来!只要保证镗杆绝对的直,滑台进给的绝对的稳,我们就能得到一根内壁光滑、笔直、口径均匀的完美炮管!”
这个构想,如同黑暗中的一道闪电,瞬间照亮了所有工匠的心田!
张大锤死死盯着那台尚未成型的镗床图纸,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根旋转的镗杆,如何在水流不竭的力量驱动下,坚定不移地“啃食”着坚硬的铁胚,将其内部开辟成一条完美的通道!
“妙……妙啊!” 老木匠鲁师傅激动得胡须都在颤抖,“以此法,炮管内膛之精度,将远超手工打磨!而且……而且可以如同打造青鸾弩一般,标准化、批量生产!”
“正是!” 沈正阳肯定道,“此镗床,便是攻克炮管难关之钥匙!张副管事,着你立刻抽调人手,成立‘镗床坊’和‘铸炮坊’,双管齐下!一边研制这台水力精密镗床,一边试验炮管铸造之最佳铁料与工艺!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第一根合格的‘青鸾炮’炮管!”
“是!统帅!” 张大锤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他躬身领命,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火焰。他知道,他们即将开启的,不仅仅是一门新炮的制造,更是一场征服金属、塑造力量的工业革命。
军工谷内,伴随着渭水更加汹涌的奔腾声,一场针对钢铁的深度攻坚,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铸炮坊内,炉火日夜不熄,工匠们反复试验着不同的铁料配比和浇铸温度,寻找着强度与重量的最佳平衡点。而在不远处的工地上,一座专为那台划时代的水力精密镗床准备的坚固厂房,正在拔地而起。
“青鸾炮”的灵魂,正在这汗水与智慧的交织中,一点点被注入冰冷的铁水与木材之中。
喜欢开局明末建基业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开局明末建基业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