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上那条匿名的信息,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看似平静的表象。“长老会欣赏秩序,也欣赏……美丽的变量。小心呵护您的光芒,切勿过早燃尽。”——这段话在林溪脑海中反复回响,带着一种毛骨悚然的“欣赏”和居高临下的“告诫”。
她立刻将截图发给了沈倦和陆晨。一时间,“星图”内部刚刚提升的斗志,又被一层更深的迷雾所笼罩。
“这种口吻……”周雨晴看着屏幕上的字,搓了搓手臂,“感觉像是被什么古老的、藏在博物馆玻璃柜后面的东西给盯上了,瘆得慌。”
“他们在展示存在感和控制力。”沈倦眼神冰冷,“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在什么平台发声,都在他们的视野之内。‘欣赏’这个词,尤其危险。这暗示他们可能不是想简单地消灭我们,而是想……‘收纳’或者‘引导’我们,让我们按照他们设定的轨迹运行,成为他们秩序的一部分。”
陆晨尝试追踪那个匿名账号和信息的来源,但结果如同石沉大海。“服务器跳转了无数次,最终源头消失在网络的公海里。对方的技术实力,或者说他们使用的工具,层级很高。”他的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倦哥,我们面对的,可能不是某个具体的技术团队,而是一个……体系。”
这种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的压迫感,比乔纳斯·李直来直去的攻击更让人窒息。
然而,就在这种高压之下,转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出现。
林溪没有因为那次警告而退缩,反而更加投入地研究那些可能与“长老会”相关的隐秘符号和历史脉络。她几乎住在了市图书馆的历史文献区和几个线上专业数据库里,寻找着那些古老家族、秘密结社与当代科技巨头之间可能存在的、被刻意掩盖的联系。
一天下午,她正在翻阅一批扫描版的十九世纪末欧洲工业家族档案时,一份看似普通的慈善捐款记录引起了她的注意。捐款方是一个早已没落的贵族头衔,收款方则是一个致力于“推动人类知识进步”的模糊基金会。在捐款记录的备注栏里,用一种近乎消失的淡墨,写着一串看似随机的字母和数字。
起初林溪以为这只是档案保管中的污损或无关编码。但当她尝试用之前破译顾淮之隐藏信息时发现的、基于特定古典密码变体的规则去解读时,心脏猛地一跳——那串字符被重新排列组合后,指向了一个位于瑞士、极其隐秘的私人图书馆的特定藏书编号!
“倦!陆晨!你们看这个!”她几乎是立刻将发现共享到了团队频道。
沈倦和陆晨迅速加入分析。陆晨调动资源,确认了那个瑞士私人图书馆的真实存在,它不对公众开放,只接受极少数经过严格审查的学者预约。而林溪破译出的那个藏书编号,对应的是一本未曾公开发行过的、关于早期计算哲学与神秘主义的手稿合集。
“这不可能只是巧合。”沈倦断言,“这条线索被以这种方式隐藏在一份百年前的公开档案里,像是一个……留给后来者的谜题,或者说,一个测试。”
这条意外的发现,像在厚重的墙壁上凿开了一丝微光。它证明了“长老会”并非无迹可寻,他们的历史活动会留下痕迹,而且,似乎存在某种内部的信息记录或传承方式,甚至可能……存在不同的派系或意见分歧,才会有人用这种方式留下线索。
“我们要去瑞士吗?”林溪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
“太冒险了。”沈倦摇头,“那里很可能是对方的核心地盘之一。但我们不一定需要亲自去。”他看向陆晨,“有没有办法,能远程获取那份手稿的内容?或者,找到曾经接触过它的人?”
“我试试看。”陆晨眼中燃起挑战的光芒,“这种古老的秘密,最喜欢用现代科技来破解了。给我点时间。”
团队的士气因为这一线曙光而重新振作。他们意识到,与“长老会”的对抗,不仅是技术和实力的较量,更是智慧、耐心和历史洞察力的比拼。
与此同时,顾淮之似乎也察觉到了他们这边气氛的微妙变化。在一次关于伦理委员会章程细节的例行通讯中,他状似无意地提了一句:
“看来林小姐最近对历史档案很感兴趣?古老的符号往往承载着超越时代的信息,解读它们需要独特的钥匙。有时候,最关键的钥匙,可能就藏在……当下。”
他的话依旧充满暗示,仿佛在鼓励,又像是在警告。沈倦和林溪都明白,顾淮之肯定知道那条瑞士图书馆的线索,甚至可能这本就是他或他背后势力“引导”他们去发现的。
就在陆晨全力尝试突破瑞士图书馆的数字化壁垒时,林溪接到了“镜界”项目组的一个通知:项目最大的投资人,一位极少露面的神秘富豪,将在一周后亲临“辰曜科技”视察,并希望顺便见一见项目的核心艺术家——林溪。
通知由顾淮之亲自发出,他在邮件的最后补充了一句:
「这位投资人,对‘秩序’与‘变量’的平衡,有着独到的见解。或许,他会对林小姐的‘微光’理论,很感兴趣。」
新的会面,新的“欣赏者”。是机遇,还是另一个更精致的陷阱?那条来自历史的微光,能否照亮眼前愈发浓重的阴影?
喜欢倦溪向暖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倦溪向暖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