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夫”三个字,像一道冰冷的符咒,瞬间冻结了研讨会成功带来的喜悦。这个代号本身就充满了不祥的意味——清除、打扫、让不该存在的东西消失。
沈倦立刻将这条匿名警告在核心团队内共享。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能追踪到来源吗?”沈倦问陆晨,声音低沉。
“比上次更难。”陆晨摇头,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加密级别非常高,路由跳转几乎覆盖了全球所有主要的网络节点。发信人是个高手,而且非常谨慎。唯一能确定的是,消息是在我们研讨会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发出的。”
“这意味着,‘清道夫’的行动指令,可能在我们研讨会进行时,或者刚一结束就下达了。”林溪分析道,脸色有些发白,“我们的成功,直接触发了他们的反应机制。”
周雨晴忧心忡忡:“这个‘清道夫’,是‘长老会’旗下的吗?还是乔纳斯那边的人?”
“从行事风格和这个代号来看,不太像乔纳斯。”沈倦沉吟,“乔纳斯喜欢掌控和占有,而‘清道夫’听起来更倾向于……彻底抹除。这更像是‘长老会’内部,负责处理‘失控变量’的专门力量。”他想起埃利奥特那句“确保它不会焚毁自身”,现在看来,这或许不仅仅是一种告诫,更是一种预告——如果他们这些“变量”的光芒过于耀眼,超出了“秩序”容忍的底线,“清道夫”就会出动。
未知的敌人才是最可怕的。“清道夫”会以何种方式出现?是物理层面的清除,还是更隐秘的、摧毁他们事业和声誉的方式?
安保级别被提升至最高。林溪和沈倦的出行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所有对外接触都经过层层筛查。陆晨则开始疯狂地在暗网和各种边缘信息渠道中,搜寻任何与“清道夫”相关的蛛丝马迹。
几天过去了,风平浪静。但这种平静,反而更像暴风雨前的压抑。
转折点出现在一次看似普通的商务接触上。一家背景干净、声誉良好的欧洲科技媒体请求对沈倦进行一次深度专访,探讨“创世”项目的伦理实践。经过陆晨的严格审查,这家媒体及其记者都没有发现问题。考虑到这正是他们需要扩大影响力的渠道,沈倦同意了。
专访安排在“星图”的会议室。记者是一位四十岁左右、专业干练的女性,问题准备得很有深度,交流过程也十分顺畅。然而,在专访即将结束时,记者一边整理设备,一边用闲聊般的语气,看似无意地问了一句:
“沈先生,我注意到‘星图’在数据安全和伦理审查上投入巨大。不知道你们是否考虑过,与一些在网络安全和风险管控方面有‘特殊专长’的机构合作?我知道一些……不太为公众所知的组织,他们在处理某些‘棘手’问题方面,效率非常高。”
沈倦的心猛地一沉。他面上不动声色,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淡淡道:“谢谢建议。不过‘星图’目前更倾向于依靠自身力量和公开透明的合作模式。”
“理解。”记者笑了笑,眼神却锐利地扫过沈倦的脸,“只是有时候,潜在的威胁可能来自意想不到的方向,传统的防御未必足够。多一条路,总是好的。毕竟……”她压低声音,几乎如同耳语,“……没人想被意外‘清理’掉,不是吗?”
“清理”两个字,像针一样刺入沈倦的耳膜。他瞳孔微缩,但强大的自制力让他没有露出任何破绽。
记者说完,便若无其事地收拾好东西,礼貌告辞。
她刚一离开,沈倦立刻联系了陆晨:“盯紧刚才那个记者的一切信息,她可能不是单纯的媒体人!”
陆晨迅速行动。然而,调查结果令人心惊——那个记者使用的身份信息、供职的媒体背景,全都是完美伪造的!在她离开“星图”大楼后不久,她的所有电子踪迹就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彻底消失了。
“清道夫”已经来了!而且是以这种悄无声息、直接上门试探的方式!
这次接触,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也是一种示威。他们在告诉沈倦:我们知道你们的存在,我们知道你们的防御,我们可以轻易地接近你们。所谓的“合作”提议,更像是一种最后通牒——要么接受某种形式的“管控”(成为秩序内受控的变量),要么等待被“清理”。
“他们比我们想象的更了解我们,也更……无所顾忌。”林溪感到一阵寒意,“他们甚至不屑于完全隐藏自己。”
沈倦沉默着,眼神冰冷。对方的嚣张,反而激起了他更强的斗志。他看向团队每一个成员,语气斩钉截铁:“看来,我们没有任何退路了。要么被‘清理’,要么……掀翻他们的‘清理’工具。”
就在他们紧急商讨对策时,沈倦的加密通讯器再次响起。这一次,是顾淮之。
他的声音失去了往日的从容,带着一丝罕见的急促:
“沈倦,听着!‘清道夫’的评估周期很短。这次接触是初步评估,也是最后警告。他们的耐心有限,下一次,就不会只是谈话了。埃利奥特先生也无法完全约束他们。你们必须立刻……”
通讯到这里,突然被一阵强烈的干扰信号切断,只剩下滋滋的电流声。
顾淮之的警告被强行中断了!
这意味着,连顾淮之(或者说他背后的势力)与他们的联系,也受到了“清道夫”的监视和干扰?还是说,顾淮之本身也遇到了麻烦?
“星图”与“溪光”,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来自黑暗深处、那足以致命的威胁。而他们与外界的一条重要联系渠道,似乎也被切断了。
喜欢倦溪向暖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倦溪向暖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