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竞赛的报告厅里座无虚席,空调风带着纸张的油墨味吹过,却压不住现场高涨的议论声。王磊站在演讲台上,指尖划过触控屏,调出【学霸模拟系统】生成的三维模型,嘴角挂着志在必得的笑。
“…… 基于量子纠缠的分布式计算优化方案,运算效率较现有技术提升 372%,且系统稳定性通过了十组极端环境模拟。” 他抬眼扫过台下,目光在陈明惨白的脸上停顿片刻,带着毫不掩饰的挑衅,“这套方案的核心逻辑,源自未来十年的前沿理论,目前学界尚未有能与之匹敌的研究方向。”
台下响起一阵吸气声,评委们频频点头,笔尖在评分表上快速滑动。陈明攥紧了衣角,指节泛白 —— 那套方案的雏形,明明是他熬夜写在废稿纸上,却被王磊借 “交流” 之名偷走的东西,如今反倒成了对方的荣耀。
坐在后排的谢辉缩了缩脖子,尽量让自己融入阴影里。他面前摊着一本泛黄的《近代数学思想史》,书页边缘被苏小清细心地贴了便签,标注着关键论点。感受到口袋里苏小清塞给他的薄荷糖,谢辉脸颊微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糖纸 —— 刚才在图书馆找资料时,苏小清笑着说 “这些老书说不定能帮上忙”,递给他的不仅是书籍,还有一瓶温热的柠檬水,让社恐的他半天没说出一句完整的谢谢。
“下面进入提问环节。” 主持人话音刚落,王磊就主动看向陈明,语气带着戏谑,“陈明同学之前也做过类似方向的研究,要不要说说你的看法?”
陈明张了张嘴,刚想说出自己的疑问,就被王磊抢先打断:“哦对了,你上次说的那个思路漏洞太多,我已经帮你‘完善’了,不用谢。”
哄笑声中,陈明的头埋得更低。就在这时,一个细弱却清晰的声音突然响起:“我、我有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后排,谢辉猛地站起身,吓得手里的书滑落在地。他慌忙弯腰去捡,脸颊红得像熟透的番茄,结结巴巴地说:“请、请问王磊同学,你、你的方案里,关于‘量子态叠加稳定性’的论证,引用的是 2073 年的《星际计算学报》?”
王磊愣了一下,随即得意地点头:“没错,这是系统检索到的未来核心文献,你能知道这本期刊,还算有点见识。”
“可、可是……” 谢辉捡起书,手指颤抖着翻到某一页,“1928 年,希尔伯特在《数学基础》里提出过‘无限维度空间的态叠加悖论’,你、你的方案没有解决这个悖论,只是、只是用未来技术强行掩盖了……”
话音未落,王磊的脸色就变了:“胡说八道!未来理论怎么可能受百年前的旧悖论影响?”
“不、不是影响。” 谢辉抬起头,眼神虽然躲闪,语气却异常坚定,“你、你的方案本质是‘用结果倒推过程’,但希尔伯特的悖论证明,这种倒推在无限维度下会产生逻辑闭环…… 就、就像你建了一座摩天大楼,却、却没打地基。”
台下瞬间安静下来,评委们纷纷翻出纸笔,开始演算起来。王磊的额头冒出冷汗,下意识地呼唤系统:“系统,检索希尔伯特悖论,给出反驳论据!”
【正在检索关键词 “希尔伯特”“态叠加悖论”…… 检索失败!未找到相关核心数据!】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里响起,王磊心里一沉。他一直依赖系统提供的 “标准答案”,从未想过要去了解这些 “过时” 的基础理论,此刻被问住,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还、还有。” 谢辉又翻了一页书,声音依旧断断续续,“你方案里的能量损耗计算公式,是、是基于‘理想真空环境’,但 1956 年爱因斯坦和波多尔斯基的联名论文里提到,现实空间存在隐变量干扰…… 你、你没有引入修正系数,实际运行时,损耗会比模拟值高 89%。”
“不可能!” 王磊急得满脸通红,伸手去按触控屏,想要调出系统的模拟数据,“系统,快展示损耗模拟结果!”
【正在调取数据…… 警告!检测到未知理论冲突!数据模型出现逻辑紊乱!】
触控屏上的三维模型突然开始扭曲,原本流畅的线条变得杂乱无章,屏幕角落弹出一串乱码。台下一片哗然,评委们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谢辉站在原地,手指紧紧攥着书脊,手心全是汗。他其实很紧张,面对这么多人的目光,恨不得立刻找个地缝钻进去,但看到陈明感激的眼神,又想起苏小清说 “陈明的研究很有价值”,便咬着牙继续说:“你、你的系统能提供未来的知识,却、却不懂这些知识的根源。就、就像只会背答案的学生,遇、遇到没见过的题型,就、就不会做了。”
这句话像一根针,狠狠扎在王磊心上。他猛地看向谢辉,眼神凶狠:“你到底是谁?故意来捣乱的?”
“我、我是插班生谢辉。” 谢辉下意识地后退一步,差点撞到身后的椅子,“我、我只是觉得,做研究应该、应该脚踏实地,不、不能只靠…… 捷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