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此计由朕而出,其中虚实变化,攻守之要,朕最为清楚。若由他人领兵,恐难尽得其妙。”
“第二,朕此番北上,本就是为了阻止北伐。如今北伐虽止,但若朕不亲自做出些成绩,如何向天下交代?如何向益州百姓交代?”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朕要让天下人看到,大汉的天子,不是深宫中养尊处优的摆设,而是能够与将士同甘共苦,能够亲临战阵,为国杀敌的真龙天子!”
“朕要用这一战,告诉所有人,大汉,还有希望!”
这三点论证,压下了反对之声。
帐内众将,无不动容。
“不过……”
“朕非是去冲锋陷阵,而是去坐镇指挥。朕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用兵谨慎的宿将,为朕辅佐,统领三军。”
话音落下,所有人的目光,再次变得灼热起来。
副将!
辅佐天子,统领奇袭大军的副将!
这同样是天大的功劳和荣耀!
魏延刚刚领了佯攻的任务,自然没有机会。马岱、吴班、张嶷……每一个人的眼中,都充满了期盼。
就在这时,一直侍立在侧的诸葛亮,再次躬身。
但这一次,他的声音里,多了一份轻松与笃定。
“既然陛下已决意亲征,那老臣便斗胆,为陛下举荐一人。”
刘禅眼睛一亮:“相父请讲。”
诸葛亮转过身,目光落在了一直沉默不语的王平身上。
“王平。”
被丞相的目光注视,王平明显一愣,似乎完全没有想到会是自己。
他连忙从队列中走出,躬身行礼。
“末将,在!”
诸葛亮看着他,缓缓开口:
“王子均。”
“此人虽出身行伍,识字不多,然其用兵谨慎,步步为营,从不冒进。更难得的是,他深得士卒拥戴,令行禁止,军中威望极高。”
诸葛亮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陛下此行,乃是奇袭,是以雷霆之势,行霹雳手段。但越是如此,越需要一位稳重之人,在关键时刻,能压住阵脚,不为小利所动,不因战局变化而自乱阵脚。”
“若陛下亲征南安,老臣以为,王平,当为副将!辅佐陛下,统领三军!有他在,可保大军后路无忧,进退有据!”
这番评价,可谓极高。
王平闻言,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神色。他万万没想到,丞相会如此看重自己。
魏延用兵,是“奇”,是“险”,是“攻”。
而王平用兵,是“稳”,是“正”,是“守”。
刘禅的计划,本身已经足够疯狂,足够冒险。那么,为这支疯狂的军队,配上一位最稳健的副将,便是一种完美的平衡。
用王平的“稳”,来中和刘禅的“奇”。
这,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刘禅心中,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相父,不愧是相父!
他看向那个依旧面色平静,只是呼吸略微有些急促的王平,朗声问道:“王子均!”
“末将在!”王平再次应诺,声音中已带上了一丝激动。
“朕命你为征西偏将军,为朕副手,总领奇袭南安之一应军务!你,可敢担此重任?!”
王平没有丝毫犹豫,他猛地单膝跪地,头颅深深低下,充满了决死之志!
“承蒙陛下、丞相信重!末将,万死不辞!”
“好!”
刘禅大笑,豪情万丈。
主帅、副将已定,大局便已定下。
他再次走向沙盘,声音变得更加迅疾,一道道命令,如行云流水般发出:
“赵统。”
“末将在!”赵统立刻出列。
“你率白毦精兵三百,为朕亲卫,随朕出征。”
“末将遵命!”赵统大声应诺。
“马岱!”
“末将在!”
“你熟悉羌胡言语,此番随朕出征,负责与羌胡各部联络,争取他们的支持。”
“末将领命!”马岱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
“张嶷。”
“末将在!”
“你善于安抚夷人,此番随朕出征,负责收拢南安郡的百姓,务必让他们心甘情愿地随我军撤回蜀中。”
“末将遵命!”张嶷躬身应道。
“吴班!”
“末将在!”
“朕命你率本部兵马为右翼,护卫大军粮道,确保侧翼万无一失!”
“末将领命!”
刘禅一连点了数位将领的名字,将此次奇袭南安的班底,迅速搭建起来。
每一个人,都是精挑细选。
有勇有谋,有攻有守,有文有武。
这支奇兵,虽然人数不多,但个个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此战,朕亲率精兵五千,奇袭南安。”刘禅环视众将,“王平为副将,赵统统白毦精兵为亲卫,马岱负责联络羌胡,张嶷负责安抚百姓。”
“出征之日,定在三日后。”
“这三日内,各部务必做好准备。粮草、兵器、马匹,一样都不能少。”
“其余各部,皆归丞相节制!逐退祁山大营,以为我军之后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