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殿内,晨光透过高窗,映照在肃立的百官朝服上,泛起点点金光。
今日的朝会,气氛格外不同。龙椅之上,皇帝淳于宏端坐,面色虽仍显苍白,眼神却清明了许多,带着一种尘埃落定后的平静。他的目光扫过御阶之下的定国公崔衍,以及并肩而立的昭凰公主,最终落在那卷明黄的圣旨上。
内侍总管上前一步,展开圣旨,尖细的声音响彻大殿: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定国公崔衍,忠勇为国,功在社稷。如今年事已高,朕体恤老臣,准其卸下武威军重担,安享晚年。着,定国公爵位,由嫡长子崔云舟承袭,掌京畿防卫,督皇宫宿卫,保帝都安稳!”
“臣,崔云舟,领旨谢恩!”身着崭新国公朝服的崔云舟出列,单膝跪地,声音洪亮沉稳。他继承了其父的刚毅,眉宇间更多了几分细致与持重,由他守护京畿心脏,确是上上之选。
旨意继续,内侍总管的声音愈发沉浑有力,字字如钟,清晰地回荡在宣政殿的每一个角落:
“武威军乃国之柱石,边境安危所系,不可一日无帅。特命镇边长公主淳于昭凰,总领武威军,节制边境一切军务,赐予临机专断之权! 另,特赐‘镇国长公主府’,允其开府建牙,仪制与权责,皆同摄政! 以彰其殊勋,以重其威权!”
“原武威军副帅崔云帆,骁勇善战,久镇边关,功在社稷,特擢升为镇北都督,协理北境军务,整饬防务,共御外侮!”
“臣,领旨!”昭凰与崔云帆同时出列。崔云帆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战意,他对这位外甥女的能力心服口服,能与她并肩作战,扫清军中积弊,正是他所愿。
内侍总管的声音再次拔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国不可一日无贤相。崔家三子崔云逸,学识渊博,沉稳干练,特擢升为左相,总领文华殿,协理阴阳,调和鼎鼐!”
“臣,崔云逸,领旨谢恩!” 崔云逸缓步出列,深施一礼。他气质儒雅中更添几分宰辅的持重,与两位兄长的武勇风范迥然不同,目光中透着足以执掌中枢的睿智与从容。位居左相,正能极致地发挥其经纬之才。
一道圣旨,崔家三位公子,一位承袭爵位守护京畿,一位晋升都督辅佐公主执掌边军,一位拜相中书总领文枢!如此安排,既彻底解决了皇帝对崔家执掌重兵多年的隐忧,又将崔家的力量完美地融入了西凤新的权力架构之中,文武相济,内外兼固。
殿内众臣面面相觑,旋即响起一片难以抑制的惊叹。
“崔家这才叫真正的简在帝心,恩宠无双啊!”
“一门之中,国公、都督、左相并立!这……崔家日后在西凤,当真是与国同休了。陛下此乃为太子殿下布下的万全之局啊!”
“昭凰公主掌军,崔家三位公子分掌京畿、边军、朝政,这……这才是真正的权倾朝野,却又是陛下亲授,名正言顺,妙啊!”
皇帝听着下方的议论,嘴角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
从前都是他被蒙蔽了双眼,如今方才明了,西凤有昭凰,有崔家,有太子,方能真正的长治久安。
“众卿可有异议?”皇帝开口,声音平稳。
“陛下圣明!臣等无异议!”百官齐声回应。谁敢有异议?这几乎是目前能想到的最完美的权力交接与分配方案。
昭凰手持武威军兵符,沉声道:眼下正是整饬朝纲之时。凤翼军即日起开始稽查六部,凡贪腐渎职者,严惩不贷!
她目光扫过殿内众臣:吏部侍郎张谦、户部郎中李绩、兵部主事王焕,尔等三人贪墨军饷、勾结北幽慕容氏的证据确凿,拿下!
话音刚落,凤羽卫应声而入,将面如死灰的三人押出大殿。其余官员个个噤若寒蝉,这才明白公主早已掌握了确凿证据。
陛下圣明!公主殿下英明!以崔家为首的众臣齐声跪拜。
皇帝看着这一幕,眼中露出欣慰之色。
他这番安排,既是为了西凤的未来,也是为了弥补对皇后和崔家的亏欠。
定国公府 · 傍晚
卸下一身重担的崔衍,仿佛连皱纹都舒展开了几分。他拉着文老太君的手,在庭院中散步。
“老婆子,京城里的事儿,就交给孩子们去折腾吧。”崔衍语气轻松,“咱们也该去看看瑾媛那丫头了,她在东溟,不知过得如何?我这心里,总是放不下。”
文老太君笑着点头,眼中闪着促狭的光:“是该去看看咱们那‘不务正业’的女儿了。你猜怎么着?她在东溟皇都开了家品茗馆,招牌挂得老大——‘凤栖茶韵’!生意红火得很!最有趣的是,东溟太后成了她那儿的头号常客,不在宫里享清福,天天跑去咱们闺女那儿报到。两人关起门来,一边品茶,一边听曲儿,那太后娘娘更是把东溟各大家族的后院秘辛当佐茶点心,什么张尚书家的夫人为争一套头面跟妾室打起来啦,李将军家的公子为个歌姬跟人当街斗殴啦……啧啧,听得我这老婆子在信里都跟着脸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