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悬虚空的天道皇榜再度泛起金芒,榜单次席缓缓显现。
“帝国最强兵团第二位:黄金火骑兵,隶属大秦帝国,赐《龙骑战阵》一部。”
“是蒙毅统领的那支骑兵!”王贲神色一振。
嬴政微微颔首,眉宇间掠过一丝赞许。
他向来钟爱少壮之将,尤喜锐意进取之人。
昔日李信年未及冠,便领二十万大军远征,胆魄震世。
普天之下,何曾有君主敢将倾国之兵托付于弱冠少年?
唯有嬴政,做到了。
可惜李信锋芒太盛,终因自负折戟沉沙,自此沉寂多年。
那一战,蒙恬亦在军列之中。
二人同遭贬斥,但蒙恬坚韧不屈,转战云中郡,连破匈奴,战功赫赫,如今已成大秦新星。
“好。”嬴政轻语,“若匈奴覆灭,蒙氏当封侯爵。”
寥寥数语,却重若千钧,显露出他对蒙恬的厚望。
王贲默然,心中警铃微动。
但此时,无人再留意这些。
所有目光皆凝于空中那轮神榜。
榜首迟迟未现。
前十之位几近揭晓。
大秦已有两支劲旅登榜,分列第二、第三。
可这些,在嬴政眼中皆如浮云。
他所求者,唯第一耳。
在他心里,这排名不只是虚名,而是天下归属的象征。
战国七雄已灭六国,四海归一,江山尽属咸阳。
如今外邦林立,亦当如此。
第二?第三?皆为陪衬。
唯有第一,才配称霸世间。
金光再起,九霄回荡神音。
“帝国最强兵团排行榜第一:……”
黑色古篆自榜面浮现,笔走龙蛇,威压弥漫。
整个大殿寂静无声。
所有人心跳如鼓,仰首凝望。
谁人能居天下第一?
“帝国最强兵团榜首之位,血浮屠,归属大秦,特赐《浴血战法》一部!”
大秦。
又是大秦。
榜首依旧被大秦摘得!
嬴政的嘴角终于扬起一丝笑意。
这,才配得上大秦的威名。天下雄师,唯我大秦独尊。
谁与争锋?
所谓其他强军,皆如尘土,大秦只需挥戈前行,便可踏平四海,荡尽八荒。
“很好。”嬴政轻声赞许,目光转向身后,“通武侯,血浮屠归于何人统辖?”
话音未落,王贲已然皱眉沉思。
血浮屠……
此名从未听闻。
大秦现有四大边军:镇守辽东,防备东胡与朝鲜者,为辽东军;驻于云中,抵御匈奴者,乃关中军;坐镇岭南,镇压百yue者,是岭南军;扼守陇西,对抗大月氏者,为陇西军。
除此之外,各地设有郡兵,皆为地方守备,战力平平,不足挂齿。
真正精锐,或戍边疆,或护卫君侧。
譬如皇城亲卫——铁鹰锐士。
譬如蒙恬麾下纵横北境的黄金火骑兵,常年与匈奴交战,百炼成钢。
辽东、陇西诸将亦各握精兵,威震一方。
可“血浮屠”三字,王贲遍寻记忆,竟无半点痕迹。
此名一出,便似有血雾弥漫,杀气冲霄。
他默默回想各军编制、番号、将领,仍无所获,只得躬身禀报:“启奏陛下,末将未曾听闻此军之名……四大边军之中,并无‘血浮屠’之号。”
嬴政闻言微怔。
连王贲都不知?
此人出身军旅世家,随父王翦征战多年,足迹遍布大秦南北,旧部遍布军中。
若连他都毫无印象,那这支军队从何而来?
莫非是某地郡兵?
若真是郡兵所化,那王贲不知也说得过去。
大秦三十六郡,郡郡皆有常备之兵,名称杂乱,无人尽数知晓。
但郡兵素来战力孱弱,多用于维持治安,岂能压过黄金火骑兵与铁鹰锐士?
那样的结果,别说嬴政难以接受,便是市井百姓听闻,也会嗤之以鼻。
蒙恬之所以拥有强军,正因常年与匈奴鏖战,尸山血海中磨出锋芒。
真正的雄师,从来不是操练场上走出来的。
铁鹰锐士如此,一切劲旅皆如此。
长年伴随在嬴政左右,铁鹰锐士的每一位成员却并非普通侍卫。他们皆出自边关劲旅,是从千军万马中挑选出的精英,无一不是曾统领百人以上的将官。
未经战火淬炼的队伍,岂能跻身帝国最强之列?
既然如此,那支被称为“血浮屠”的神秘军团,又归属何方?其统帅又是何人?
此事百姓不知尚可理解,可连大秦皇帝与通武侯王贲都毫无头绪,便显得蹊跷了。
“传令下去,追查血浮屠来历,凡上报者,赏赐位列大秦神器榜前十之神兵。”嬴政拂袖下令。
话音落下,连王贲眼神都微微一动。
神器榜上的兵器,哪一件不是震慑四方的存在?
想到五皇子嬴白驾驭巨舰横行东海之景,王贲心中不禁泛起波澜。
可惜,那支军队并非他所练,他也无法回答帝王之问。
就在咸阳宫中议论纷纷之际,远在府中的嬴白悄然抚胸,吐出一口长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