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涛讲师的当面警告,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涟漪迅速扩散开来。没过几天,各种风言风语便开始在校园里流传。
“听说了吗?修真学院那个林辰,跟着苏研究员搞什么‘古法新用’,把阵法院的郑涛老师都给惹毛了!”
“说是研究,其实就是瞎胡闹,想用些上不得台面的野路子颠覆正统!”
“苏墨研究员本身研究方向就偏,这次怕不是要走火入魔,还把学生给带歪了。”
“我看那个林辰也是膨胀了,演习拿了次第一,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
这些议论传到林辰耳中,他只是一笑了之。前世千年,他听过比这恶毒千百倍的诋毁,这点口舌之争,尚不能动摇他分毫。但他能感觉到,周围投向“万象”项目的目光,明显多了许多审视和怀疑。甚至连他去物资处申领一些非标准的研究材料时,都遇到了比以往更严格的盘问和拖延。
项目的推进,也确实遇到了实质性的困难。
“灵觉感应阵列”的初步成功带来了希望,但将其进一步微型化、稳定化,并尝试与更多种类的标准术法结合,却困难重重。不同术法的灵力模型千差万别,对“动态调控”的响应也各不相同。很多时候,强行植入“灵枢场”理念,不仅没能提升效果,反而导致术法结构崩溃,甚至引发灵力反噬。
林辰在一次尝试将“动态”理念融入“火球术”时,差点没控制住暴走的火灵力,把实验室一台昂贵的灵力频谱仪给点着了,幸亏雷震反应快,用他那面特制的“吸能盾”给挡了下来。
“小子,控制力!控制力!”雷震抹了把汗,心有余悸,“你这火球要是炸了,咱们这月经费都得赔进去!”
夏晚看着屏幕上再次报错的数据模型,也皱紧了眉头:“不行,火球术的灵力模型太爆烈,对动态调整的容忍度极低。强行改造的风险和收益完全不成正比。”
接连的失败让实验室的气氛有些沉闷。理论很美好,但实践的道路却布满了荆棘。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资源。苏墨的研究所本就经费有限,“万象”项目又是个耗材大户,那些特制的感应阵列、用于测试的各种标靶和力场发生器,无一不需要大量的灵石和特殊材料支撑。郑涛等人的反对,似乎也影响到了学校的资源分配,原本答应拨付的一部分实验材料被暂缓,理由是“需要进一步评估项目风险与价值”。
“看来,有人不想让我们继续下去。”苏墨看着最新的经费审批通知,语气依旧平淡,但眼神却冷了几分。
林辰握紧了拳头。他深知,在修真大学里,没有资源,再好的想法也是空中楼阁。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林辰看向苏墨,“既然他们质疑项目的价值,那我们就做出价值给他们看!”
“哦?你有什么想法?”苏墨饶有兴致地问。
林辰目光闪烁:“下个月,不是有那个‘跨学院低年级术法创新交流赛’吗?虽然规模不如联合演习,但也是官方认可的比赛。如果我们能用初步的研究成果,在比赛中拿出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苏墨微微颔首:“是个思路。但时间很紧,而且,用尚未成熟的技术参加比赛,风险很高。一旦失败,恐怕会招来更多的质疑和非议。”
“高风险,高回报。”林辰眼神坚定,“我们现在需要的就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更何况,”他顿了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比赛的压力,或许能逼出我们更多的潜力。”
苏墨看着林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好!那就这么定了。目标,交流赛!夏晚,雷震,调整研究方向,优先攻关一到两项有望在短期内见到成效的‘古法新用’技术!”
“明白!”夏晚和雷震也振奋起来。
有了明确的目标,实验室的氛围再次活跃起来。经过讨论,他们决定集中力量主攻两个方向:
一是基于“灵觉感应阵列”的“自适应灵力护盾改良版”,目标是显着提升其对不同属性、不同强度攻击的动态防御能力。
二是尝试将一种极其冷门的、用于安抚低阶灵兽的古代“宁心咒”,与现代“清心术”结合,开发出一种能更有效抵御精神干扰和幻术的“复合宁神法门”。这个方向灵感来源于林辰安抚金睛狐和战魂的经验,以及苏墨提供的一些古老文献。
接下来的日子,实验室里灯火通明。林辰几乎住在了这里,反复调试着护盾的灵力回路与感应阵列的契合度,尝试着将那种玄妙的“宁心”意念,用标准的符文和咒语表达出来。
夏晚和雷震也全力配合,一个负责数据建模和优化算法,一个负责制造更耐揍的测试标靶和模拟各种精神冲击。
压力巨大,进展缓慢。失败的次数远远多于成功。
但这一次,林辰没有烦躁。每一次失败,夏晚记录的数据都会指出问题所在;每一次调试,雷震的“铁拳”都会检验其效果。他感觉自己像是在打磨一件粗糙的法宝,每一次敲击,都在让它向理想中的形态靠近一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