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仓的回信,经由裴元绍的心腹,以极其隐秘的方式送了出去。信中措辞恭敬却留有余地,表达了卧牛山对黄巾事业的“深切同情”和“遥相呼应”之意,也委婉提出了山寨初创、粮草军械匮乏的“实际困难”,隐晦地希望得到“地公将军”的些许支援,以便更好地在荆襄之地为黄巾“张目”。
这封回信如同石沉大海,此后一个多月,再无音讯。周仓乐得清静,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修炼和整顿山寨中。
地脉煞气的淬炼效果开始放缓,似乎身体逐渐适应了这种强度的冲击,《莽牛劲》的熟练度增长不再像最初那般迅猛,但依旧稳步向着“大成”境界推进。周仓的生命值上限最终稳固在1350点,【煞骨】的强度也达到了一个瓶颈,需要更强大的冲击或机缘才能突破。
他将更多注意力转向了山寨的内政。利用发现的铁矿和沉水砂,他招募了山寨中几个懂些打铁手艺的喽啰,建起了一个简陋的铁匠铺。虽然打造不出神兵利器,但修复破损兵器、打造些粗糙但结实的刀枪箭头还是能做到的,卧牛山喽啰的装备水平总算有了些许改善。
那些采集到的灵草,周仓并未轻易服用。他让孙瘸子带着几个机灵的少年,在峡谷外围选择了一处煞气相对温和、土质特殊的地方,尝试移栽培育。同时,他也开始有意识地搜集一些民间的医书、杂记,希望能找到更有效地利用这些灵草的方法,或者辨识出更多的资源。
这一日,周仓正在新建的校场上,观看喽啰们操练他简化后的合击阵型。经过整顿和几次小规模剿匪(清剿周边不开眼的小股土匪,既是练兵也是获取补给)的实战锻炼,卧牛山这三百来号人马,总算有了点精锐的样子,虽然距离强军还差得远,但至少令行禁止,士气可用。
突然,负责山下警戒的“山猫”连滚爬爬地冲上山,气喘吁吁地禀报:“二……二头领!山下来了一行人!打着……打着‘刘’字旗号!为首的是个白面长须的文士,带着几十个护卫,看着……看着很不一般!”
刘?旗号?文士?
周仓心中猛地一跳。荆州地界,姓刘的,最大的莫过于坐拥荆襄九郡的皇叔刘备刘玄德!难道是他的人?他们怎么会找到这卧牛山来?
裴元绍也闻讯赶来,脸上带着惊疑不定:“刘皇叔的人?他们来做什么?莫非是来剿匪的?”一想到刘备麾下关张赵之勇,裴元绍就头皮发麻。
周仓迅速冷静下来,沉声道:“大哥勿慌。若是剿匪,来的就不会是文士,更不会只带几十护卫。想必是有所为而来。是福是祸,见见便知。山猫,请他们上山,以礼相待,但沿途岗哨不得松懈!”
“是!”
片刻后,一行人被引至聚义厅。为首者果然是一名文士,年约三旬,面容清癯,三绺长须,头戴葛巾,身着儒袍,眼神温润中透着睿智,气度不凡。他身后跟着约五十名护卫,虽衣着普通,但个个眼神锐利,步伐沉稳,显然都是百战精锐。队伍中一面“刘”字大旗,迎风招展。
“卧牛山裴头领、周头领,在下襄阳简雍,奉我主刘皇叔之命,特来拜会。”文士拱手一礼,声音温和,不卑不亢。
简雍!刘备早期的谋士之一,以辩才和外交能力着称。
周仓和裴元绍对视一眼,裴元绍上前一步,抱拳道:“原来是简雍先生,久仰大名。不知皇叔派先生前来我这荒山野岭,有何见教?”
简雍微微一笑,目光扫过裴元绍,最终在周仓身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似乎对周仓的年轻和那股内敛的凶悍气息感到意外。他笑道:“裴头领快人快语。那我便直说了。我主刘皇叔,仁德布于四海,心系百姓。闻听卧牛山裴头领、周头领皆是豪杰之士,在此乱世保境安民,甚为钦佩。如今曹贼势大,欺凌天子,天下板荡,皇叔欲伸大义于天下,正是用人之际。特派在下前来,诚邀二位头领下山,共扶汉室,建功立业。皇叔承诺,若二位来投,必以将军之位相待,麾下弟兄亦妥善安置,岂不远胜在这山中为寇?”
招安!
裴元绍闻言,呼吸顿时急促起来,脸上涌起激动的红潮。刘皇叔!汉室宗亲!仁义之名天下皆知!若能投入其麾下,便是正途出身,光宗耀祖!这比张宝那虚无缥缈的许诺,实在太多了!
他几乎就要脱口答应,但瞥见身旁周仓面无表情,心中一凛,强压下激动,看向周仓:“二弟,你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周仓身上。简雍也含笑看着周仓,等待他的回答。
周仓心中念头飞转。刘备亲自派人来招安,这分量确实不轻。这说明卧牛山,或者说他周仓“不死”的名声,已经传入了一些大人物的耳中。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跳出土匪圈子,进入更大舞台的机会。刘备阵营,无疑是目前看来前景相对光明、名声也最好的选择之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