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影”基地地下二层的训练场内,空气灼热,弥漫着汗水和金属摩擦的味道。原本空旷的空间被划分成了几个功能区:体能训练区摆满了各种专业器械,战术模拟区投影着复杂的城市街景,射击场内回荡着节奏分明的枪声,还有一个用废弃集装箱和建筑材料搭建的CQB(室内近距离战斗)演练场。
马尧(山魈)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贲张,汗水沿着坚实的背脊沟壑流淌。他正对着一个特制的重型沙袋进行抗击打训练,每一次沉闷的撞击都让沙袋剧烈晃动,仿佛随时会炸开。他的训练方式简单、粗暴,却极其有效,追求的是极致的爆发力和承受力。
另一边,陈锋(鹰眼)正在进行动态射击训练。他戴着降噪耳罩,眼神专注如磐石,手中的改装手枪随着身体在障碍物间的快速移动而不断调整角度,每一次枪响,远处快速移动的靶标中心便多一个弹孔,精准得令人咋舌。他的训练更侧重于精准、冷静和在复杂环境下的快速判断。
朱雀(百灵鸟)没有在训练场,她待在五楼的信息中心。这里布满了闪烁的服务器和巨大的显示屏,数据流如同瀑布般刷新。她正在测试新搭建的内部通讯系统和加密网络,同时监控着外界与“龙影”相关的所有信息波动,手指在多个虚拟键盘间跳跃,速度快得带起残影。她的“训练”更侧重于脑力的极限压榨和信息处理效率。
陈启明(医生)则在隔壁的医疗站内,整理着刚刚送达的一批先进医疗设备和药品,并按照他编写的内部培训教材大纲,准备着第一批急救和战场医疗培训的教案。他的工作同样繁重,关乎着团队未来的生存保障。
陆晓龙站在训练场二楼的观察廊上,平静地俯瞰着下方。团队成员各自专注于提升,这种自律和进取心让他满意。但他知道,个人的强大固然重要,但一个真正的团队,需要的是如同一体般的默契与配合。
“都停一下。”陆晓龙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训练场的噪音,传入每个人耳中。
马尧收拳,陈锋放下手枪,两人都抬头望向二楼。朱雀和陈启明也通过内部通讯听到了指令。
“我们五个,是‘龙影’的核心,是大脑,是脊梁。”陆晓龙的目光缓缓扫过四人,“但我们不能永远只是五个人。‘龙影’要发展,要壮大,需要更多的手和脚,需要忠诚且有能力的新鲜血液。”
他走下楼梯,来到训练场中央。
“从今天起,除了各自的能力提升,我们还要开始团队的磨合训练,同时,启动第一期外围人员的招募与选拔计划。”
他看向陈锋和马尧:“鹰眼,山魈,你们负责制定具体的磨合训练科目,重点是多人在复杂环境下的协同作战、火力配合与危机应对。不要局限于常规战术,加入我们在‘命运之环’遇到过的那些非常规威胁的模拟应对。”
“明白!”陈锋和马尧齐声应道,眼中都闪过一丝兴奋。他们早就渴望进行更贴近实战的协同训练。
“百灵鸟,”陆晓龙转向通讯器,“我需要你建立一套完整的候选人评估系统,涵盖背景审查、心理测评、忠诚度初步判断以及潜力评估。第一批人选,宁缺毋滥,数量控制在十人以内,重点考察其心性和可塑性。”
“交给我。”朱雀自信地回应。
“医生,准备好相应的体检和体能基线测试方案。我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候选人的身体极限和特点。”陆晓龙最后对陈启明说道。
“设备和人手都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始。”陈启明推了推眼镜。
命令迅速下达,整个“龙影”基地的运转重心,开始从单纯的业务拓展和内部建设,向更深层次的团队构建倾斜。
接下来的几天,基地内的气氛更加紧张而充实。
白天,核心五人组投入了高强度的磨合训练。在CQB演练场,陆晓龙亲自下场,他不再仅仅依靠个人无敌的实力碾压,而是刻意压制自身大部分能力,以接近常人的水准,与陈锋、马尧进行战术配合演练。
陈锋的精准狙击与马尧的狂暴突击,在陆晓龙居中调度和策应下,开始爆发出1+1+1远大于3的威力。他们演练着各种极端情况下的应对:人质救援、据点防守、城市追踪与反追踪……每一次演练都力求真实,甚至动用了一些非致命的训练弹药,增加了压迫感。
陆晓龙凭借其超凡的感知和洞察力,总能第一时间发现配合中的疏漏和战术上的瑕疵,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指导并非说教,而是通过实战演示和精准的复盘,让陈锋和马尧深刻理解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决策背后的逻辑和意义。
朱雀虽然不直接参与武力训练,但她通过信息中心全程监控,模拟着各种信息干扰、通讯中断、虚假情报等复杂情况,考验着团队在信息迷雾下的决策和应变能力。陈启明则作为随队医疗官,熟悉着在激烈对抗环境下进行快速救护的流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