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厂长说的是,每个月都有那么三五次弄错的事情。”
“可是,这都是原来遗留下来的厂房和仓库,一时半会也没办法搬啊!”
苏科长好像对这些事情了如指掌,连忙跟着李夏的话茬说了起来。
“厂房不用搬!这是制度的问题!”
“你看,分辨成品和残次品的只有一道程序,而且登完记后马上就让工人去自己摆放了。”
“先不说一道程序容易出错的问题,就是工人自己码放成品件的问题就不可取!”
“每个人干活的小心程度都不一样,有些人爱护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些人则不一定了,你看!”
赵刚正说着,就见一名工人手中的零件掉在了水泥地上,发出了几声清脆的金属撞击声。
虽然这些个头比较大的零件并不是精密部件,可就这么掉在地上还是有被破坏的可能,这要是出现了破损,最后还是由整个轧钢厂买单!
“老赵!这些问题就交给你了,你组织人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李夏难得见赵刚这么上心,干脆做起了甩手掌柜,一推六二五的马上跑路了。
“哎不是……我是保卫队的政委!不是你的私人秘书!”
赵刚看着落荒而逃的李夏,感觉自己被套路了,赶紧在后面冲着李夏的背影大喊!
“现在是了!我回去就找杨书记给你申请职位!”
李夏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趁着杨国栋没下班,赶紧回去请示。
“完了!上鬼子当了!”赵刚摇了摇头,一脸的不情愿。
“嘿嘿!赵政委这算不算是高升了?”
苏科长在一旁讪笑,很有一种看着对方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幸灾乐祸感。
“屁!我是搞思想政治工作的,他他他……哎!算了,谁让我嘴欠呐!”
赵刚刚想发几句牢骚,转念又一想,反正部队首长给自己的工作是辅助李夏搞改革,既然是辅助,那就不要考虑是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了。
不得不说,赵刚的思想觉悟还是很高的,就算不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只要工厂有需要还是敢打敢拼,充分发挥了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工作作风问题。
杨国栋在下班的前一刻,被李夏堵在了办公室里,很爽快的答应了任命赵刚为厂长秘书的决定,不过不是李夏一个人的秘书,而是整个轧钢厂厂长的秘书。
也算是现在除了杨国栋和李夏外,轧钢厂的第三号实权人物了。
既然有了杨国栋的首肯,那就等着明天聂斌上班走程序签发文件了,李夏就兴高采烈的回到办公室,继续写起了有关地摊经济的上报文件材料。
而于海棠也在下班后的第一时间来了,关上门和李夏温存了少许,就拿着饭盒去食堂给李夏打饭去了。
其间,许志胜来接李夏的时候,知道他今晚要写材料,就把自行车钥匙留了下来,自己选择走回去。
这也让李夏有了给自己再买一辆自行车的打算,虽然平时上班办事可以坐厂里的吉普车,可是毕竟上下班的时间还是骑车的。
这个时候的私人汽车,那可是相当稀罕的东西,除了像娄半城这样和外国大使馆有些关系的人,平常人是很少能弄到私人汽车的。
而各大厂矿的汽车都是上班时间办公使用的,如果要在厂外过夜,那是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审批和上级部门首肯的。
也是因为这些繁杂的手续和批示,才不得不让李夏放弃了这种,在后世看来无足轻重的,公车私用的打算。
时间不长,李夏接到了苏科长的电话,说北门有一辆平板车拉着保险柜来了,李夏赶紧让他放行并叫来几名保卫队员帮着把保险柜抬上楼。
那个时候的三轮平板车,就相当于后世满大街跑的出租车,不但能拉人还能拉货,是当时很多待业青年没有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而那些能拥有一辆平板车的家庭,相对来说还是生活比较宽裕的,而更多的待业青年则是选择了四处闲逛,游手好闲。
毕竟那个时代,你穷大家都穷,谁也不笑话谁,也让这些人,有了嘲笑那些选择蹬平板车养家糊口人的勇气。
恐怕只有等到一年以后的大运动时期,才能让这些人心底的不甘被激发出来。
而李夏为了不被人发现原有保险柜里的银元和钱,又连忙找来报纸,把这些不宜见人的东西打包一番藏在了办公桌里。
于海棠拿着饭盒,在保险柜之前进了办公室。
听说一会苏科长等人要来,就放下饭盒先走了,她可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秀恩爱,毕竟那是个两口子上街都不敢拉手的年代。
“哎吆!海棠还没走啊?”
“对了!你和我们保卫队的老于,就是那个于荣堂有没有亲戚关系?”
“怎么你们俩的名字就差了一个字?”
苏科长在上楼梯时,正好碰到了于海棠,不禁调侃了两句。
“啊?哦!我们是一家子!您先忙苏科长,我就先走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