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苑,地宫废墟。
昨夜的惊天动地已然平息,只留下一片狼藉的残垣断壁和深不见底的陷坑。原本矗立的钟楼彻底坍塌,化作一堆焦黑的木料和碎砖,巨大的梁柱如同巨兽的骸骨,狰狞地指向灰蒙蒙的天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尘土味、烧焦的气味,以及一丝若有若无、令人心悸的能量残余。
大批东厂番子和工部派来的匠人正在紧张地清理现场,绳索、杠杆、箩筐穿梭不停,呼喝声、敲击声混杂,试图从这片废墟中找出更多线索,或至少清理出一条通路。当曹谨行、陆离和青瑶这三尊“大佛”在一众护卫簇拥下抵达时,所有劳作瞬间停止,众人垂首肃立,气氛压抑。
“督主,陆大人,沈司正。”一名负责清理的东厂档头快步上前,脸上带着敬畏与紧张,指着废墟深处一个被临时用木架支撑起来的、黑黢黢的洞口,“密室入口就在下面,原先被一块断裂的巨石和祭坛碎块掩盖,弟兄们清理时才偶然发现。”
那洞口不大,仅容一人弯腰通过,里面透出阴冷潮湿的气息,以及一种……与周围废墟格格不入的、陈腐中带着一丝邪异的味道。
曹谨行眯着眼看了看洞口,又瞥向陆离和青瑶,皮笑肉不笑地道:“陆镇抚使,沈司正,请吧?陛下可是等着咱们的回禀呢。”
他刻意强调了“咱们”,仿佛三人真是同心协力的搭档。
陆离面无表情,只是对身后的两名锦衣卫校尉微微颔首。那两人立刻上前,一人取出火折子点燃了带来的特制气死风灯,另一人则抽出绣春刀,率先弯腰钻入了洞口探查。动作干净利落,显然是老于此道。
青瑶则对跟随自己前来的一名内卫低声道:“你在外面守着,留意四周。”那内卫会意,抱拳领命,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周围忙碌的人群和废墟。
片刻后,进入探查的锦衣卫校尉探出头来:“大人,下面安全,有一条短通道,通往一间石室。”
“杂家倒要看看,这里面藏了什么宝贝!”曹谨行冷哼一声,示意一名东厂档头提着灯在前引路,自己跟着钻了进去。陆离紧随其后。
青瑶走在最后。在她弯腰踏入洞口的刹那,识海中微微一颤,手背上那淡银色的星辰印记也传来一丝极细微的暖意。这密室……果然不简单。她不动声色,将一丝太阴之力凝聚于双眸,眼前的黑暗顿时清晰了许多。
通道很短,只有几步距离,尽头是一扇半掩着的、看似普通的石门。推开石门,一股更浓郁的陈腐气息扑面而来,其中夹杂着那股邪异感也愈发明显。
石室不大,约莫寻常房间大小,四壁空空,只有角落堆放着几个蒙尘的箱笼,而最引人注目的,是石室中央一张石桌上,摆放着的几样东西——
一叠用油布包裹、保存尚算完好的书信。
一个巴掌大小、造型古朴诡异的青铜罗盘,罗盘指针并非指南,而是指向某个固定的、散发着微光的奇异符号。
以及,一截约一尺长、通体漆黑、表面布满天然螺旋纹路、却断口参差不齐的……木头?或者说是某种植物的根茎?
那东厂档头将气死风灯放在石桌上,昏黄的光芒照亮了这几样物事。
曹谨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他抢先一步走到石桌前,故作谨慎地没有直接用手去碰,而是指着那叠书信对陆离道:“陆镇抚使,你看这……”
陆离没有理会他话语中的试探,直接上前,戴上一副薄如蝉翼的银丝手套,小心翼翼地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展开。灯光下,信纸泛黄,字迹是一种略显古怪的、仿佛融合了多种笔意的字体,内容更是晦涩难懂,夹杂着大量星象术语和隐语。
“……癸水东流,青龙潜渊,当引太阴之华,渡于‘阙’位……‘基石’动摇,需以‘养料’稳固……‘坐标’候选非一,择优而噬……”
陆离快速浏览着,冰冷的眉头微微蹙起。这些信件的内容,确实与“逆星之仪”相关,提到了“基石”、“坐标”、“养料”(很可能指孙贵妃和青瑶这样的“容器”与“药引”),但其用语极其隐晦,并未直接提及任何具体的人名或地点。而且,这字迹……他似乎在某个案卷中见过类似的风格,但一时想不起来。
“杂家来看看!”曹谨行也凑了过来,装模作样地看了几眼,随即脸色“大变”,指着信纸惊怒道:“这……这果然是那逆党的密信!竟敢妄图动摇国本!还有这‘坐标’候选……莫非除了平阳郡王,还有其他乱臣贼子?!”
他的表演痕迹有些过重。青瑶冷眼旁观,心中冷笑。
就在这时,她的目光被那个青铜罗盘和那截黑色木头吸引。尤其是那截木头,给她一种极其不舒服的感觉,仿佛那不是什么死物,而是在……缓慢地、贪婪地汲取着周围空气中残留的、稀薄的太阴之力和地脉之气!
她悄然运转太阴本源,感知聚焦于那截木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