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婚的旨意传出后,朝野上下皆是一片赞誉之声。韩振在工部的同僚们纷纷道贺,都说他觅得良缘;而女子学堂的师生们更是为徐清韵感到高兴,几个与她亲近的女学生甚至悄悄为她绣起了嫁衣。
这日清晨,沈静姝刚用过早膳,便觉一阵熟悉的恶心感涌上喉头。侍立一旁的宫女连忙递上温水,又为她轻轻拍背。萧景珩下朝回来,正撞见这一幕,立即快步上前,关切地问道:梓童可是又不适了?朕这就传太医。
沈静姝拉住他的衣袖,浅笑道:不过是寻常的孕吐,陛下不必惊慌。太医昨日请脉时还说了,胎象稳固,只是脾胃稍弱,需好生调养。
正说着,掌事宫女进来禀报:陛下、娘娘,徐女官递了帖子请求觐见,说是想当面谢恩。
快请她进来。沈静姝温和地吩咐,又对萧景珩道:清韵总是这般知礼。
不多时,徐清韵款款而入。她今日穿着一身藕荷色绣缠枝莲纹的衣裙,发间簪着一对珍珠步摇,比平日更多了几分温婉。行礼后,她郑重地行三跪九叩大礼:清韵叩谢陛下、娘娘赐婚之恩。
沈静姝含笑让她起身:快起来说话。看你气色极好,想必对这桩婚事是满意的。
徐清韵脸颊微红,轻声道:韩大人品性高洁,清韵能得此良缘,全仗陛下与娘娘成全。
这时,宫人又来禀报:陛下,工部韩侍郎已在宫门外候旨,说是为漕运改良之事求见。
萧景珩颔首:让他稍候片刻。转头对沈静姝道:朕去御书房见他,你们好好说说话。
待萧景珩离去,沈静姝拉着徐清韵的手细细询问:婚期可定了?
韩大人托媒人传话,说想等漕运改良一事有些眉目后再办婚事,大约在秋末。徐清韵轻声回答,眼中带着期待。
沈静姝点点头:韩侍郎是个有担当的。不过你的嫁妆也该开始准备了。本宫已经吩咐内务府,为你备下了一套赤金头面,再添上四季衣裳各八套,绸缎二十匹。
徐清韵急忙又要行礼,被沈静姝按住:你为朝廷、为女子学堂付出这么多,这些都是你应得的。况且...她抚着自己微隆的小腹,笑道,本宫还指望你成婚后,能继续帮本宫打理女子学堂呢。
娘娘放心,徐清韵郑重道,清韵必当竭尽全力,绝不负娘娘所托。
就在这时,沈静姝忽然脸色一白,又是一阵恶心袭来。徐清韵连忙上前扶住她,对宫女道:快取些苏叶陈皮茶来,再拿个靠枕让娘娘靠着。
饮下温热的茶汤后,沈静姝才觉得好些。徐清韵担忧地说:娘娘这胎似乎比怀太子时还要辛苦些。
沈静姝无奈地笑笑:太医说,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只是这次总是食欲不振,倒是格外喜欢些清淡的。
徐清韵细心记下,柔声道:清韵记得家中嬷嬷说过一个方子,是用山药、莲子与粳米一同熬粥,最是健脾养胃,且性味平和。明日我便请教过太医,若太医说使得,便做了送进宫来。
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徐清韵见沈静姝面露倦色,便适时告退。她走出坤宁宫时,远远望见韩振在太监引领下往御书房走去。按照礼制,未婚夫妻在宫中不宜交谈,二人只是遥遥相视,韩振微微颔首,徐清韵浅笑回礼,随即在宫女的陪伴下各自离去。
这边萧景珩在御书房与韩振商议漕运改良之事。议罢正事,萧景珩温和地问道:朕听说婚期定在秋末?
韩振恭敬回道:是。臣想着待漕运改良一事初见成效后,再行婚仪,也好让清韵安心待嫁。
萧景珩赞许地点头:你考虑得很是周到。徐女官方才在皇后那里,还惦记着要继续打理女子学堂。
韩振立即道:臣必当支持清韵继续为娘娘效力。女子学堂是她心血所在,臣绝不会因婚嫁之事让她放弃志向。
待韩振告退后,萧景珩回到坤宁宫,见沈静姝脸色还有些苍白,立即上前关切:可是又难受了?
沈静姝摇摇头,笑道:方才清韵很是体贴,特意说了个健脾养胃的粥方。说起来,她在宫门前遇见韩侍郎,虽未交谈,却是相敬如宾的模样,真是一对璧人。
萧景珩也笑道:韩爱卿在御书房议事时,还特意表明会支持徐女官继续打理学堂。看来他们虽未成婚,却已彼此理解、相互尊重了。
晚膳后,萧景珩扶着沈静姝在御花园中散步。春日的夕阳将二人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沈静姝忽然道:陛下,臣妾有个想法。
梓童但说无妨。
如今漕运改良在即,各地往来必将更加频繁。臣妾想着,可否在重要的漕运码头附近也设立女子学堂?让沿途的女子也有机会读书明理。
萧景珩沉思片刻,道:这个想法很好。不过,一下子铺开太大,恐怕难以周全。不如先在京杭运河的几个重要码头试行,若是成效好,再逐步推广。
沈静姝眼中闪着光:陛下与臣妾想到一处去了。而且,这些学堂还可以教授一些与漕运相关的实用技艺,比如账目核算、货品登记等,让女子们学成后也能在码头货栈等处谋个正当生计,既贴补家用,也不至困于内宅。
好主意。萧景珩赞许地点头,小心地扶着她绕过一块微凸的石子,此事就交由你来筹划。需要什么人手、银两,尽管与朕说。只是你如今身子重,切莫过于劳神,具体事务可多让清韵她们分担。
臣妾明白。沈静姝温柔应下,将手轻轻放在他的臂弯里,能陪着陛下开创这盛世,看着百姓安居乐业,女子们有机会读书明理,凭自身之力立足,臣妾觉得,此生无憾了。
萧景珩握紧她的手,目光温柔而坚定:这盛世,因你而更加美好。梓童,朕与你,不仅要给孩子们一个海晏河清的江山,也要为天下人开创一个更有希望的时代。
晚风拂过,带来御花园中初绽的兰草清香。宫墙之外,京城已是万家灯火,贩夫走卒的吆喝声、归家孩童的嬉笑声隐约可闻,交织成一片人间烟火气。在这片祥和之中,新的希望正在悄然孕育,关乎国计民生的新政也将随之启航。
喜欢锦绣凰途:弃女荣华路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锦绣凰途:弃女荣华路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