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民众们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声,码头的气氛像燃烧起来的篝火,越来越旺。
蓝禾有些感动,这些天的担心都化作激动,眼泪控制不住流下来,苍兰走到蓝禾身边,伸手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珠:“让你担心了。”
蓝禾摇摇头挽住他胳膊:“没关系,只要你安稳的回来就好。”
他看了眼周围热闹的人群,牵着蓝禾的手走到一旁,“咱们去那边说。”
两人走到礁石旁,看着海风卷着浪花,打在礁石上。
蓝禾收起笑容,压低声音:“苍兰,有件事我得跟你说,兰玥和盘石,在你走后,偷偷离开轩坞城了。”
苍兰王紧握蓝禾的手突然紧握,蓝禾娇嗔了一声“呀”,他才连忙松了松力道,脸色一下沉下来:“他们去哪了?”
“不知道,大概往南疆的方向去了,有老农看到他们在后山,我猜是从后山密道走的。”蓝禾叹了口气,“我派了三拨人去找,一波去南疆给石夯送信,一波去北狄,一波去北漠,那边的情况也不知道什么样,消息都传不回来。我怕……我怕他们出事。”
苍兰王脸色铁青,这孩子真是他惯坏了,她才十六岁,再过几日就要十七岁,就敢背着父母跟男孩子去“私奔”!!
兰玥性子执拗,可外面的世界不是南溟,没有人会尊重她,惯着她,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开心就笑,不开心就耍小脾气。那两个孩子孤身去闯,跟羊入虎口没两样。
“你别担心,”他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咱们先安顿好大军和筑墙的事,我就安排人出去找,也会让龙腾国的人帮忙留意,实在不行我就亲自去找,一定把她们平安带回来。”
蓝禾点点头,她知道苍兰说到做到,现在最重要的,加强轩坞城的防御能力,不让氐人有机会踏进来。
接下来的两天,轩坞城所有民众,彻底忙碌起来,空气里都飘着汗水和泥土的味道。秦峰将军带着下属勘察了城郊的地形,最终把军营选在离海崖三里远的平地上,这里避开了潮湿的低洼处,驻军旁还有一条从山上流下的小河,取水方便,同时还能看清海面远处的动静。
“张校尉,你带三百人搭建帐篷,务必在日落前搭好所有营帐,每顶帐篷间距五丈,留好防火道!”秦峰站在空地上,手里拿着羊皮纸,对着身边的校尉吩咐道。
“李校尉,你带两百人去河边挖蓄水池,再派些人去轩坞城借些木板,加固帐篷的地基,免得夜里下雨渗进水。”
“是!”张、李校尉齐声应下,转身召集士兵行动。
士兵们动作麻利,有的扛着帐篷支架,有的拿着铁锹去挖蓄水池,还有几个士兵去轩坞城借工具。
南溟的民众听说他们要搭军营,纷纷拿出家里的木板、麻绳,还有的老人主动去帮忙,教士兵们用茅草铺帐篷顶,这样更防潮。
“这位老丈,您这编茅草的手艺真棒啊!!”一个年轻士兵拿着老丈编好的茅草垫,忍不住赞叹。
“我们之前用的都是用布和棉垫,这样的草垫也是长见识了。”
老丈笑眯眯的,他知道南溟落后不如龙腾富庶,但手里的茅草编得更快:“你们来帮我们守家,辛苦了,我们这里不如龙腾惬意!就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了,这茅草垫铺在下面更防潮,你们夜里睡着也会舒服些。”
另一边,吴主事正和南溟的粮官清点物资。粮官领着他走到轩坞城的粮仓,推开仓门,里面堆满了稻谷和玉米,散发着粮食的清香。
“吴大人,这是我们南溟今年的新粮,还有去年存的陈粮,够大军和百姓吃半年的。”粮官指着粮堆说,“另外,海边的盐场还能产盐,基本物资足够用。”
吴主事打开账册,一笔一笔记下来,不时问道:“筑墙需要的泥土和巨石,能供应上吗?还有工具,凿石用的,够不够?”
“泥土没问题,海崖边的土黏性大,混上枯草更结实;巨石得去东边的采石场运,我们已经派了人去,就是路有点远,可能要多派些人搬运;工具的话,盘氏的族人正在打造,他们木工手艺好,还能做些高支架。”粮官一一回答,语气里还有些许底气。
周侍郎则去了轩坞城的铁匠铺,铁匠铺里火光冲天,打铁声“叮叮当当”响个不停。铁匠铺的掌柜正带着徒弟打凿子,斧子,刀具等等,看到周侍郎进来,连忙放下手里的锤子:“周大人,您放心,我们已经加派人手,日夜赶工,保证不耽误大家使用。”
周侍郎看着铁匠铺里堆着的铁锹和凿子,满意地点点头:“辛苦各位了。若是需要铁料,尽管跟我说,咱们船队还带了些,能支援你们。”
等大军安顿得差不多,苍兰便带着秦峰、吴主事等人去勘察海崖边界。海崖有十几丈高,崖壁上长着低矮的灌木,海风刮过,灌木发出“沙沙”响声,崖下的海浪拍打着礁石,声音像闷雷一样。苍兰指着海崖最险要的一段——落潮崖,那里的礁石最密集,海浪也最汹涌:“这里重要的布防处,这里更容易上岸,那里有小路能通往轩坞城。我们必须在这里筑一道城墙,才能更安稳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