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零:雅藏阁中请高贤,塔藏舍利识真容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贺礼就醒了。窗外的胡同里传来零星的自行车铃声,早点摊支起炉子的“哗啦”声混着豆浆的香气飘进来,透着股鲜活的烟火气。他伸了个懒腰,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今天要请杨教授鉴定象牙塔和那枚神秘物件,这位故宫博物院的教授,眼光毒辣又懂行,有他把关,心里才踏实。
洗漱完,贺礼先去院子里给“猫咪”准备早饭。他倒了满满一碗狗粮,又拌了大半碗昨天剩下的酱牛肉,“猫咪”闻到香味,立刻摇着尾巴凑过来,大口大口地嚼着,黑亮的眼睛还时不时瞟向他,像是在道谢。贺礼摸了摸它的头,笑着说:“在家乖乖看院子,我去店里找杨教授看宝贝,中午就回来给你炖新的牛肉。”说完,他转身去地下室,小心翼翼地把象牙塔和黑釉小罐装进特制的棉布袋里——这袋子是他特意找裁缝做的,里面缝了软棉衬,能牢牢护住宝贝不被磕碰。
拎着布包走出四合院,贺礼打开车库门,把布包轻轻放在副驾驶座上,发动了桑塔纳。清晨的马路上车少人稀,空气里带着露水的清爽,他沿着熟悉的路线往潘家园赶,没过多久就看到了“雅藏阁”的招牌——三个烫金大字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
此时还不到七点,店里的员工都没到,贺礼掏出备用钥匙打开店门。推开门,一股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这是杨教授特意让他每天点的线香,既能中和古玩的陈旧气味,又能让进店的客人觉得安心。店里的陈设很规整,玻璃柜台里摆着瓷器、玉器、铜器,还有几幅装裱好的字画,每一件都擦得锃亮,摆放得井井有条,都是杨教授之前帮忙把关收来的真品。
贺礼先把布包放进后台的红木柜里,然后开始收拾店里的卫生。他拿起软抹布,仔细擦拭玻璃柜台的边角,又把柜台里的古玩轻轻挪开,清理下面积着的细尘,动作轻柔得像是在呵护易碎的珍宝。收拾完前厅,他又去后台的小茶室忙活——这里是杨教授平时休息、鉴宝的地方,摆着一张老榆木茶桌,旁边放着四个太师椅,茶桌上还搁着一套杨教授常用的宜兴紫砂壶。他烧了壶矿泉水,把茶具里外洗干净,又从抽屉里拿出杨教授爱喝的明前龙井,准备等会儿给老专家泡上。
做完这一切,贺礼看了看表,刚过七点半。他坐在茶桌旁,泡了杯茶慢慢喝着,目光却忍不住瞟向红木柜——那里面装着的,不仅是两件古玩,说不定还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他想起昨天清理完象牙塔时的震撼,想起拧开塔顶听到的“咔嚓”声,想起那枚乳白色物件入手时的温润触感,心里的期待又多了几分。
没过多久,店里的员工陆续到了。第一个来的是店长王芳,她跟着贺礼快一年了,做事踏实细心,深知杨教授在店里的分量,看到贺礼就笑着说:“贺总,您今天这么早?是特意等杨教授来鉴宝吧?”
“对,昨天从天津淘了两件东西,得让杨教授帮忙看看。”贺礼笑着说,“你们该忙什么就忙什么,正常开门营业,等杨教授来了我叫他去茶室。”
紧接着,负责接待客人的小李和负责整理货品的老张也到了,大家跟贺礼打完招呼,就各自忙活起来——小李把展示柜里的古玩重新摆了摆,老张则拿着账本核对昨天的销量,店里很快就有了热闹的烟火气。贺礼坐在茶室里,听着前厅传来的说话声和翻动账本的“哗啦”声,心里格外踏实——有杨教授这样的专家坐镇,“雅藏阁”跟天雅古玩两家店的口碑才能越做越好,这也是他当初特意请杨教授留下来的原因。
时间一点点过去,贺礼喝了两杯茶,看了看表,刚到八点——杨教授每天都是这个点到店,从不迟到。果然,没过两分钟,店门口就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贺礼连忙起身迎出去,只见杨教授穿着一件灰色中山装,手里拎着个旧布包,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正迈步走进来。
“杨教授,您来啦!”贺礼接过杨教授手里的布包,“快进茶室,我给您泡了明前龙井,刚沏好。”
杨教授笑着点点头:“还是你小子细心,知道我好这口。今天这么早叫我来,肯定是淘着好东西了吧?”
两人走进茶室,关上门,瞬间隔绝了前厅的热闹,茶室里只剩下茶壶里开水“咕嘟”的轻响。杨教授坐在太师椅上,接过贺礼递来的茶杯,抿了一口,眼睛亮了亮:“好茶,入口清甜,回甘也足。说吧,这次从天津淘到什么宝贝了?”
贺礼笑了笑,起身走到红木柜前,小心翼翼地把布包拿出来,放在茶桌上慢慢打开:“杨教授,您看,就是这两件——一个黑釉小罐,还有一尊象牙塔,您帮我掌掌眼。”
杨教授放下茶杯,凑到茶桌前,先拿起黑釉小罐仔细端详。他把小罐拿在手里,轻轻摩挲着罐身的釉面,又用手指敲了敲罐壁,听着清脆的声响,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不错不错,这黑釉小罐是老物件,釉色沉郁温润,胎体厚重,包浆也自然,没有人工做旧的痕迹,是件值得收藏的东西。你这眼光是越来越好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