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丝落在签到簿上,晕开小小的水痕,像极了陈婆婆眼里滚落的泪,却不再是痛苦的,而是带着点被暖意焐化的温柔。
回到家时,雨已经停了,天边裂开道细缝,漏出点朦胧的月光。院角的艾草被风吹得轻轻晃,抖落叶片上的水珠,在青石板上洇出小小的湿痕。
小萤忙着生炭火,要烘烘两人湿透的衣摆。林悦坐在灶前翻签到簿,见那页粉色肺部图案旁,又多了行细密的字:【陈婆婆的炕头,垫着她嫁过来时的陪嫁棉絮,里面絮着三十年前的芦花,暖得很】。下面画着个小小的棉絮团,边缘打着补丁,像藏了半辈子的暖。
“林姐姐,你看这个!”小萤举着块烤得半焦的姜糖膏跑过来,“刚才从油纸包里掉出来的,烤热了更香!”
姜糖膏的甜辣味混着炭火的焦香漫开来,林悦咬了一口,忽然想起陈婆婆喝药时微微翘起的嘴角。她摸出药箱里剩下的桑白皮,对小萤说:“明天天晴了,咱们去后山再采点苏子,陈婆婆的药得备足了。”
小萤点头时,灶台上的药罐突然“咕嘟”响了一声——是刚才出门前煨着的陈皮茯苓汤,本是给自己防风寒的,倒忘了这回事。汤香混着姜糖膏的味,竟格外熨帖。
第二天清晨,阳光真的从云缝里钻了出来,把院子晒得暖洋洋的。林悦和小萤刚要上山,就见陈二提着个竹篮站在院门外,篮子里装着些新摘的青菜,还有块用布包着的东西,透着股麦香。
“林姑娘,”陈二把篮子递过来,脸有点红,“这是我家新磨的麦粉,我娘说……让你蒸馒头时掺点,比精面养人。她还说,昨天的姜糖膏味道好,让我问问你咋做的。”
林悦接过篮子,见布包里的麦粉细白,指尖捻起一点,带着阳光的暖。签到簿在兜里轻轻动了动,翻开看,新添了幅小画:陈婆婆坐在炕头,手里捧着个粗瓷碗,碗里冒着热气,旁边标着【姜糖膏配小米粥,养肺】。
“我教你做姜糖膏吧,”林悦笑着说,“很简单,生姜剁成泥,加红糖熬到拉丝就行,陈婆婆要是爱吃,以后我常给她送。”
陈二眼睛亮了,连连点头:“那太好了!我娘年轻时候总说,她娘家嫂子做的姜糖膏,能治冬天的咳……就是后来再也没吃过。”
小萤在旁插话说:“我们还会去采苏子呢!林姐姐说,多备点药,婆婆冬天就不难受了。”
陈二突然红了眼眶,搓着手在院门口转了两圈,才憋出句:“我娘说,你们进门时,她看见林姑娘你袖口磨破了,让我给你送块布……”说着从怀里摸出块蓝花粗布,布角整整齐齐叠着,“是她前儿刚纺好的,说针脚粗,你别嫌弃。”
林悦接过粗布,指尖触到布面的纹路,像摸着陈婆婆纺车转动时的“嗡嗡”声。签到簿上,那幅炕头小画旁,多了块小小的蓝花布,上面绣着朵歪歪扭扭的艾草,针脚果然粗,却密得很,像把日子缝得结结实实的。
采苏子回来时,路过陈婆婆家,见老人家正坐在门口晒太阳,手里拿着根竹针,在块蓝布上穿来穿去。见她们经过,陈婆婆笑着招手:“林丫头,过来坐坐。”
竹篮里的苏子还带着露水的润,林悦放在石桌上,凑过去看陈婆婆的活计——蓝布上绣着片小小的苏子叶,针脚虽歪,却透着股认真劲儿。“给你绣块帕子,”陈婆婆的声音还有点哑,却很清亮,“揣在药箱里,驱虫。”
小萤趴在石桌上看笔记本,忽然指着笔记本的字迹笑:“林姐姐你看!它说‘苏子叶绣在帕子上,比药还暖心’!”
林悦凑过去,见页面上的蓝花布旁,多了片绣着的苏子叶,旁边写着:【最好的药方,是有人记着你的咳,有人想着你的暖,把日子绣得满满当当的】。
阳光穿过苏子叶的缝隙,在帕子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陈婆婆的竹针在布上穿梭,林悦和小萤在旁看着,药篮里的苏子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这些安静的、冒着热气的瞬间,被签到簿细细密密地收着,像收着一整个冬天的暖,等着在最冷的时候,慢慢焐热时光。
喜欢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穿成女主闺蜜,我有签到系统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