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小小的纸片让他猛然屏住呼吸,这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宝贝。
可惜自己教学成绩 ** ,职称又不够高,想弄张自行车票比登天还难。要不然也不至于耗费整整五年工夫,东拼西凑地组装一辆破车。
想到这儿,他心里涌起一阵苦涩。
人家杨建随便钓钓鱼,就能轻松到手一千块钱和自行车票,外加各种紧缺票证。而自己想要辆自行车,却要搭上五年光阴到处倒腾零件,这日子过得实在太憋屈了。
杨建翻了翻票据,发现不光有自行车票,还有收银机、缝纫机和手表票,其余都是粮票。看来邓钢确实攒了不少家底。
余光瞥见闫阜贵站在边上自怨自艾,杨建开口道:三大爷,您挑两条鱼带回去吧,就当谢谢您借我鱼竿。
好嘞!
闫阜贵立刻收起愁容,凑到鱼坑前精挑细选,最后选了一大一小两条鱼。他随手扯了把野草搓成草绳,把鱼腮串起来拎在手里,乐得合不拢嘴。
小这条熬汤最鲜,大的找个主顾换点钱花。
看着闫阜贵眉开眼笑的样子,杨建也微微勾起嘴角。
三大爷,劳您再搓根草绳,帮我把剩下的鱼都串起来。
没问题!
闫阜贵应得干脆,转身又去草丛里忙活。
这时,一辆小轿车缓缓驶来。
车上下来个中年男子,张望几眼后,目光立刻被杨建脚边鱼坑里扑腾的大鱼吸引。他快步走过来问道:同志,这鱼卖吗?
杨建回答得很干脆。这么多鱼他一个人也吃不完。
八十九
抬眼便瞧见一张熟面孔,眼中掠过一丝诧异。
那人正是剧中总帮扶傻柱的大领导,万没料到会在此处相遇。
这位同志,你认得我?
中年人敏锐察觉,当即发问。
好像在红星轧钢厂见过。
杨建应道。
其实记不清是否真见过,但提轧钢厂总不会错——那儿可是大领导的地界。
你是轧钢厂的工人?
大领导面露讶色。
对,我叫杨建,在厂里干了三年多。
杨建答得利落。
他深知对方分量,先自报家门混个脸熟,来日方长。
原来你就是那个二十岁的六级钳工!果然仪表堂堂,非池中物!
大领导细细打量,连声赞叹。
正巧杨建破格定级就是他批的。当初惜才特批,未料今日得见真人。
您说笑了。这几条鱼您都拿去,剩三条我自个儿留着就行。
杨建笑着递过鱼篓。
既是大领导需要,他自然要显几分大方。
这可不成。买鱼就是买鱼,大的五块小的三块,我全要了。
大领导执意付钱。
推让再三,杨建终究收下二十七元——三条大鱼四条小鱼尽数卖出。
剩下三条里两条是他的,一条本该给闫阜贵。
原想顺手把闫阜贵那条也送给大领导,自己再贴钱给闫家,可惜没寻着机会。
改天得空一起吃饭。
大领导临别说道。
好嘞,您慢走!
杨建挥挥手,目送轿车驶远。
以下为
他心里盘算着,不如帮马华提升厨艺,趁傻柱去给大领导做饭的机会,以后有需要时,就能让马华去和大领导搭上关系。
杨建,没想到你认识这样的人物,我倒看走眼了。
闫阜贵望着远去的汽车,再次感叹道。
今天杨建接连让他大开眼界,让他见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杨建。
给,五块钱!
杨建把卖鱼的钱递给闫阜贵。
嘿嘿,谢了!
闫阜贵顿时眉开眼笑,接过钞票,乐得合不拢嘴。
杨建暗自摇头,这小老头真是见钱眼开,一说到钱就跟变了个人似的。
走吧,陪我去买辆自行车。
他说道。
好嘞!
闫阜贵满口答应。
今天他可高兴坏了,借了杨建一根鱼竿,就白赚了五块钱和一条鱼,现在杨建让他干啥都乐意。
他麻利地收拾好东西,蹬上自行车。
杨建稳稳坐上后座。
熟悉的吱呀声再次响起,不过他已习以为常,知道这破车一时半会儿散不了架。
但转念一想,要是换个胖点的坐上来,这车怕是真要散架了。
转眼间,两人就到了百货大楼。
三大爷,您先回吧,我在这儿转转再回去。
杨建跳下车说道。
闫阜贵本想跟着进去看买车,听杨建说要逛,也就作罢。想着车上这些家当,万一被人顺走可就不划算了。
这鱼您帮我捎回去。
杨建说道。
拎着两条鱼逛街实在不方便。
得嘞!
闫阜贵蹬着车一溜烟走了。
杨建信步逛了起来。
这百货大楼确实热闹,赶上休息日,更是人来人往。
百货大楼里货品琳琅满目,从缝纫机、收音机到自行车这类大件,再到油盐酱醋等日常用品,一应俱全。只是布局稍显凌乱,比不上现代商场的敞亮整洁。
杨建逛了几个柜台,买了些点心填肚子,随后走到自行车柜台前,递上票据和钱款。售货员转身去库房提车,他便站在原地等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