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个好消息,厂领导班子决议由你担任研发中心主任职务。我已经和郭刚同志沟通过了,他将担任副主任一职,你的月薪也相应上调二十元。”杨轻工业突然想起这件重要事项,连忙补充道。
“这样很好!”
杨建展露笑容,工资水平又实现了新突破。每月314元的收入,在轧钢厂恐怕短期内无人能超越了。
“今天主要就是这两件事,你可以先去忙了。等技术团队到位后,我再通知你来对接。”厂长交代道。
“明白!”
杨建步履轻快地离开办公室。
过些日子他就能领导十二人的专业工程师团队,这可比原来单打独斗强多了。当然,他仍然会带着卫城东等原有团队成员共同工作。等到明年技术职称评定时,这些老部下也能获得工程师资格,届时团队规模将更加可观。
回到研发中心,他立即着手梳理计算机研发的技术要点,并规划具体研究方向。凭借着超凡的理解力和思维能力,他很快就攻克了若干技术难关,甚至在集成电路研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构思。若持续深入研究,完全可能实现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这不仅是制造计算机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基础,更能为国家科技发展带来重大变革。
要知道在几十年后,正是因为半导体技术受制于人,才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若能提前数十年取得突破,必将彻底改变这种被动局面,甚至能在科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下班铃声响起,杨建如常带着高玥返回住所。
杨建,你又搞出啥新玩意儿了?厂里好像在准备表扬你呢。高玥凑过来问道。
嗯,做了个叫手机的小东西。杨建笑着解释。
怪不得大家都在议论呢,不过通报还没下来,要明天才知道具体是什么。高玥边说边竖起大拇指,杨建你真行,又立大功了!
运气好而已。杨建摆摆手。
我不管,在我心里你就是最棒的!高玥俏皮地眨眨眼,见四下无人,一把挽住了杨建的手臂。
杨建会心一笑,载着高玥骑上自行车。两人正说笑间,突然传来的引擎轰鸣声。
一辆摩托车风驰电掣般驶过,吓得高玥赶紧松手。在那个年代能骑着摩托招摇过市的,绝对非等闲之辈。
杨建循声望去,只见戴着钢盔、身穿皮衣的周欢颂驾着摩托车呼啸而过,英姿飒爽的模样格外抢眼。
这位《四海》的女主角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不过转念一想,连许半夏都来了,周欢颂出现也不足为奇。
摩托车转眼消失在街角,周欢颂显然没注意到这对骑自行车的普通情侣。而见识过法拉利的杨建,对摩托车自然也没太多兴趣。
高玥眼中闪过一丝新奇,她鲜少接触摩托车,今日偶遇难免觉得新鲜。
杨建嘴角微扬,随口问道:高玥,要是喜欢摩托车,我亲手给你做一辆?
身为八级钳工兼二级工程师,打造摩托车对他而言轻而易举。只是平日觉得电动车方便,充电省事,不像摩托还得跑加油站。
不必了,我又不会骑。高玥干脆回绝。
厂里刚奖励我一张电动车票,想要的话改天给你买一辆。杨建又提议。
不用麻烦,你接送我就好。
见她坚持,杨建只好点头:那好吧。
送完高玥,他调转车头往回走。半路瞥见周欢颂正蹲在摩托车旁,气恼地踢了一脚。
杨建上前问道:同志,需要帮忙吗?
你会修车?周欢颂将信将疑。
略懂。他停好自行车上前查看。简单摆弄几下便发现了问题:油路堵了,清理下滤片就好。
他利落地拆下零件,用汽油冲洗干净。这点小毛病对他这个行家来说,三两下就能解决。
他再次拧动钥匙打火。
引擎轰鸣声响起。
摩托车颤动两下,排气管喷出淡蓝色烟雾。
周欢颂讶异地挑眉——这个叫杨建的年轻人竟精通机车修理,这年头懂这门手艺的实在罕见。毕竟摩托车是稀罕物,只有干部子弟和侨胞才用得起,维修点更是屈指可数。
修好了。
杨建用煤油洗净手上油污,抓起旧棉纱擦拭车把。
同志,不如我请您去丰泽园?周欢颂捏着皮质手套。
小事一桩。
杨建摆手时注意到她腕间的瑞士表。能随意提丰泽园这地方,又骑着进口摩托,显然不是普通家庭。
必须答谢您!要不我又得推车走二里地。她坚持道。
改日吧,要回大院吃饭。
杨建跨上永久牌自行车时,听见身后传来雅马哈发动机的咆哮。周欢颂轻拧油门,心里记下这笔人情债。
杨建穿过垂花门时,梁拉娣家的孩子们照例喊杨叔好。他点头致意,没像往常那样掏奶糖——礼节性问候不值得天天给甜头。
西厢房窗户后,秦淮如攥着搪瓷缸喃喃自语:听说他今天升了研发部主任,光奖金就抵咱家三年嚼用...
杨建升职的消息在大院里传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