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徽六年八月中旬,銮驾终于抵达长安春明门外。
时值初秋,关中秋高气爽,天空澄澈如洗,唯有几缕薄云悠然飘过。然而春明门外御道两侧的气氛,却凝重得如同暴雨将至。以太子礼忠为首(太子礼忠提前半日先回长安迎驾),留守长安的文武百官、宗室勋贵,依制身着庄重的朝服,按品阶高低肃然林立。绯紫青绿,各色官袍如同静默的色块,在阳光下形成一道肃穆而华丽的屏障。唯有各府仪仗的旌旗,在干燥的秋风中猎猎作响,打破这近乎凝固的寂静。
当皇帝礼治的玉辂在精锐禁军骑兵的簇拥下,出现在官道尽头时,整个迎驾队伍仿佛被注入了一丝无形的电流。礼乐声起,编钟悠扬,鼓点沉稳。玉辂由六匹纯白无瑕、神骏异常的御马牵引,缓缓驶近。车驾华盖上的金铃随着颠簸发出清脆的撞击声,与庄严的礼乐交织在一起。
礼治端坐于玉辂之内,身着赤黄色常服,面容肃穆,目光透过轻纱帷幔,平静地扫视着跪伏在地、黑压压一片的臣工。他轻轻抬手,侍立一旁的内侍监立刻会意,向前一步,用那特有的、拖长了调子的尖细嗓音高声道:“陛下有旨,众卿平身——!”
“臣等谢陛下隆恩!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声浪骤然爆发,直冲云霄,仿佛要将这秋日的晴空都震开一道口子。众人再拜之后,方才依序起身,垂手恭立,目光或敬畏或探究地投向玉辂。
太子礼忠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衣冠,稳步上前,在玉辂前郑重跪倒,声音清朗,努力压制着内心的激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儿臣礼忠,谨率留守京师文武百官、宗室勋贵,恭迎父皇、母后圣驾回銮!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礼治的目光落在太子身上。数月不见,少年似乎清瘦了些,肤色也深了些,但眉宇间少了几分以往的青涩怯懦,多了几分沉稳与坚毅。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满意,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太子留守京师,监国辅政,恪尽职守,朕心甚慰。平身吧。”
“谢父皇!” 礼忠再次叩首,方才起身,恭敬地退至御道一侧。
紧接着,是以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和河南郡公褚遂良为首的几位元老重臣上前见礼。长孙无忌年事已高,须发皆白,但步履依旧沉稳,身形挺拔,他躬身行礼,动作一丝不苟,声音洪亮:“老臣长孙无忌,恭迎陛下、皇后娘娘圣驾回銮。陛下西巡劳顿,平定逆乱,匡扶社稷,臣等日夜悬心,今见陛下銮驾安然返回,如久旱逢甘霖,不胜欣悦!”
褚遂良紧随其后,他的言辞同样恭敬,但语气中似乎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审慎:“臣褚遂良,恭迎陛下、娘娘。陛下神武,乾坤朗照,乃天下苍生之福。”
礼治皇帝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笑容,虚抬右手:“太尉、河南公及诸位爱卿不必多礼。朕离京数月,京师内外安稳,政务井井有条,全赖诸位老成持重,尽心辅佐太子,朕心甚安。” 话语是嘉许,是肯定,但皇帝那深邃的目光在扫过长孙无忌那低垂的眼睑和褚遂良微微紧绷的嘴角时,其中蕴含的审视与更深层次的探究,只有近在咫尺的伍元照和这两位宦海浮沉数十年的老臣自己能心领神会。
伍元照端坐于紧随玉辂之后的凤辂之中,身着皇后祎衣,头戴九龙四凤冠,珠帘轻摇,遮挡了她部分面容,却更显威仪天成。她透过珠帘的缝隙,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长孙无忌的低调恭顺,褚遂良的谨慎持重,乃至身后那些宗室勋贵、文武百官脸上或真或假的恭敬与喜悦,都尽收眼底。这座长安城,这些盘根错节的势力,远比洛阳更加复杂深沉。她知道,踏入春明门,意味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系统提示:成功抵达长安核心政治区域。任务“安定长安”第一阶段“顺利返回”完成。获得积分500点。当前长安势力扫描中...检测到关键人物“长孙无忌”好感度:中立(深层审视状态),“褚遂良”好感度:中立(疑虑观望状态)。朝堂势力平衡度:微妙(65/100)。警告:权力格局处于敏感调整期,请宿主谨慎言行,步步为营。】
系统的提示音冰冷而准确,印证了伍元照的判断。她深吸一口带着长安特有尘土气息的空气,在贴身宫女的小心搀扶下,优雅地步下凤辂,与已然走下玉辂的礼治皇帝并肩而立,再次接受百官的朝拜。她那身深青色绣五彩雉鸡纹的祎衣,在秋日阳光下流转着庄重华贵的光泽,瞬间吸引了所有目光。这位在洛阳协助皇帝平定永王之乱的中宫皇后,其形象在众人心中已然不同,多了几分智谋与果决的色彩。
繁琐而隆重的迎驾仪式持续了将近一个时辰,每一个步骤都遵循着古老的礼制,彰显着皇权的至高无上。直到礼乐声再次高昂响起,銮驾才在皇家仪仗的引导下,缓缓驶入春明门。御道两旁,跪满了前来瞻仰天颜的长安百姓,万岁之声此起彼伏,声浪如潮。銮驾穿过繁华依旧、却似乎又暗流涌动的天街,最终进入皇城,直抵巍峨壮丽的大明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