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朔三年,时序入秋,太极宫苑内梧桐初黄,丹桂飘香,太液池的残荷敛去了夏日的喧闹,平添几分静穆的秋意。
天高云淡,风物疏朗,连蝉鸣也渐次稀落,换作了秋虫的唧唧声。
然而,这片秋日的宁静之下,却因一份来自遥远安西的八百里加急军报,骤然掀起了波澜。
这日午后,礼治正在两仪殿与几位宰相商议今岁秋闱取士及漕运事务,高延福步履匆匆而入,面色凝重,呈上一封插着三支赤羽的蜡封密信。
殿内轻松的气氛瞬间凝固。
礼治拆信阅罢,原本温和的面容骤然阴沉下来,眉头紧锁,挥手屏退了诸位宰相,只留中书令杜正伦在侧。
立政殿内,伍元照正指点着太子礼弘临摹《兰亭序》,潞王礼贤和七皇子礼显在殿角安静地玩着双陆棋,八皇子礼旦则在厚毯上蹒跚学步,咿呀作声。
崔嬷嬷悄步进来,在伍元照耳边低语几句。
伍元照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墨点在宣纸上晕开一小团。
她神色不变,温和地对礼弘道:“弘儿,笔意贵在流畅,心静则字稳。你且自行揣摩,母后稍候便回。” 又对乳母嬷嬷吩咐:“看好皇子们。” 随即起身,随着崔嬷嬷走向偏殿。
【系统提示:时序进入龙朔三年八月(初秋)。
环境状态:秋高气爽,但氛围骤变,紧张度升高。
帝国氛围:突发边疆危机,平静被打破。
宿主身心状态:高度警觉,由宁静模式切换至危机应对模式。
皇子状态:感知气氛变化,略显不安。
外部环境监测:安西四镇——局势突变;朝堂——即将面临重大决策压力。
风险等级:中高(军事危机)。
紧急任务“定策安西”发布:协助目标人物评估危机、制定应对策略,稳定朝局,安抚人心。】
第一节:急报惊心,帝后夜议
偏殿内,礼治负手立于窗前,背影僵硬。
杜正伦垂手立于一旁,面色沉重。
见伍元照进来,礼治将手中的密报递给她,声音低沉:“元照,你看看吧。安西出事了。”
伍元照接过,快速浏览,心也随之沉下。
军报是安西都护府长史郭孝恪所发,言吐蕃大将论钦陵趁大唐君臣注意力集中于东巡封禅及后续朝局调整之际,联合西突厥残余势力,突袭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镇。
守将仓促应战,损失惨重,于阗镇目前情况不明,通往安西的都护府治所龟兹的道路亦被切断,信息不畅。
郭孝恪已紧急征调附近镇兵驰援,但兵力悬殊,形势危急,请求朝廷速发援兵。
“吐蕃……终究还是不甘寂寞。”伍元照放下军报,声音保持平稳,“陛下,郭长史临危不乱,应对及时,已属难得。然安西距长安万里之遥,援军抵达需时,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安西局面,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礼治转过身,眼中寒光闪烁:“朕甫定陇右,吐蕃便在西域生事,分明是欺我大军东顾,趁火打劫!于阗若失,安西震动,朕多年经营西域之心血恐将付诸东流!”
他看向杜正伦,“杜相,即刻召兵部、户部、中书门下主要官员两仪殿议事!传朕口谕,严密消息,不得外泄!”
“老臣遵旨!”杜正伦躬身领命,快步离去。
殿内只剩帝后二人。
礼治走到伍元照面前,握住她微凉的手,语气带着疲惫与愤怒:“元照,封禅大典余音未了,边患又起。这皇帝,做得真是片刻不得安宁!”
伍元照反手握紧他,目光坚定:“陛下,越是非常之时,越需镇定。吐蕃此举,正在试探我大唐底线。陛下当速作决断,予以迎头痛击,方能震慑四方,保西域安宁。”
“朕知道。”礼治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绪,“援兵必发,然主帅人选、粮草筹措、进军路线,千头万绪……元照,你素来有见地,以为当前最急为何?谁可担此重任?”
【系统提示:成功介入突发军事危机“安西告急”。宿主冷静度、局势判断力得到验证。获得“处变不惊”积分奖励100点。目标人物情绪初步稳定。】
第二节:灯下画策,红颜良佐
是夜,两仪殿灯火通明,重臣会议直至深夜方散。
礼治回到立政殿时,已是月上中天。伍元照并未安寝,仍在灯下等候,案上温着参茶。
礼治饮了口茶,揉着刺痛的额角,将廷议情况告知伍元照:“众议已决,即刻发兵援安西。然主帅人选,争议颇大。李积老成持重,然年事已高,不宜远征;苏定方骁勇,然需坐镇安东,防范高丽故地有变;刘仁轨……哼,其心难测,朕岂敢再将大军付予他手?其余诸将,资历威望皆不足以统帅大军,应对吐蕃、西突厥联军。”
伍元照静静聆听,沉吟片刻,缓声道:“陛下所虑极是。然救兵如救火,安西危在旦夕,不容迟疑。臣妾愚见,或可权分其职,以老将坐镇,少壮突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