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灵阵启动后的第三天清晨,太平洋上空的“锁眼”卫星突然传回一组异常图像——华夏全境被一层淡绿色光晕包裹,从长白山的积雪巅峰到昆仑山的冰川峡谷,从东海之滨的渔村码头到青藏高原的牧场草原,光晕如薄纱般贴合国土轮廓,白天隐于云层间只留灵能检测仪可捕捉的微弱波动,夜晚则泛着萤火般的淡光,在漆黑的卫星图上勾勒出清晰的华夏疆域。这组图像刚传入美国国家侦察局,就被紧急标注为“最高优先级”,半小时内送抵五角大楼的紧急会议室。
白头鹰空军上将马克·米利盯着巨大屏幕上的光晕,指节因用力攥着钢笔而发白:“这绝不是气象现象!我们的‘全球鹰’无人机三次抵近北纬30度线,都在距离华夏领空200公里处遭遇无形屏障——雷达信号被干扰,红外探测仪显示‘空白区域’,连最先进的量子侦察设备都穿不透!”他顿了顿,声音更沉,“更反常的是,屏障范围内的PM2.5浓度在72小时内下降40%,卫星遥感显示植被生长速率提升30%,这到底是新型生态工程,还是伪装的防御武器?”
坐在他右侧的CIA局长威廉·伯恩斯,将一份皱巴巴的情报报告拍在桌上:“我们在华夏境内的12个线人,只有3个传回了有效信息——泰山、黄山、昆仑山等光晕核心区被划为‘临时生态保护区’,由装备特殊武器的‘安保部队’24小时值守,连当地村民都只能在保护区外活动。有个线人试图混进泰山脚下的村落,只听到村民说‘地里的豆子28天就熟了,豆浆比以前香三倍’,再想问细节就被巡逻队盘问,最后只能仓皇撤离。”
同一时间,欧联盟总部的情报中心里,三十多名分析师围着巨型数据屏忙碌,屏幕上滚动着光晕的能量频谱、气象数据、地质活动记录,却找不到任何匹配项。“从上周开始,华夏气象局就没发布过任何异常预警,科技部也没有相关科研成果公示,甚至连国际专利局都查不到任何关联申请!”首席分析师对着话筒嘶吼,“他们的外交部发言人昨天在记者会上只说‘这是常规生态保护措施’,可常规措施能让整个国家的植被生长速率翻倍?能挡住我们的‘哨兵’卫星侦察?”
而在南美洲的足球强国(巴西)马托格罗索州,大豆农场主若昂·阿尔维斯正对着电脑屏幕怒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豆主力合约价格在三天内暴跌15%,从每蒲式耳14.5美元跌至12.3美元,创下2020年以来最大跌幅。他刚接到粮商的电话,对方以“市场供需变化”为由,将收购价从每吨600美元压低到480美元——这意味着他今年种的500公顷大豆,要少赚近60万美元,连支付化肥和农机租金都成了问题。
“华夏人到底在搞什么?”若昂摔碎了手里的咖啡杯,褐色的液体溅在桌上的种植计划图上,“他们去年从我们这儿进口了800万吨大豆,占我们出口量的35%!今年突然削减30%订单,还传出有‘一月一熟的高产豆类’——要是他们自己能种够大豆,我们的豆子卖给谁?”他的焦虑很快蔓延到整个产区,罗萨里奥港的粮商们聚集在码头,看着堆积如山的大豆集装箱,不少人当场签下了“减产协议”,计划明年将大豆种植面积缩减20%。
与境外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华夏河南周口的农村正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农民王建国推着满载凡豆的三轮车,在晨曦中碾过村口的水泥路,车斗里的凡豆颗粒饱满,泛着淡金色光泽——这是他三天前刚收割的作物,从3月15日播种到4月12日收获,仅用28天,比当地传统黄豆的生长周期缩短三分之二,产量却翻了一倍,而且全程不用打农药,只施了一次有机肥,种起来省心又省钱。
“建国叔,你这凡豆长得真不赖!今年能卖不少钱吧?”村口杂货店的张婶提着菜篮子路过,笑着打招呼。
王建国勒住车把,从车斗里抓出一把凡豆递过去:“你尝尝,又香又糯!三亩地收了2560斤,供销社给三块钱一斤,比普通黄豆高五毛,算下来能卖7680块!”
张婶捏了颗凡豆放进嘴里,嚼了嚼眼睛一亮:“这么好的豆子,明年我家也种!不过你这豆子能留种不?我家还剩点去年的黄豆种,要是能留种,明年就不用买了。”
王建国摇摇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供销社给的《凡豆种植须知》:“留不了种!你看这上面写着,凡豆是‘一代专属种’,明年想种得提前去供销社登记,统一领新种子——不过你放心,种子价格跟普通黄豆种差不多,一斤才两块五,供销社还管送货上门。”
张婶有点犹豫:“不能留种啊?那要是供销社种子不够咋办?”
“不可能不够!”王建国拍着胸脯,“昨天我去供销社交豆子,听李主任说,今年县里准备了50万斤凡豆种,够20万亩地种的!而且国家有规定,这豆子只能在国内种,不能卖到国外,就是怕外人学了去,抢咱们的饭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