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裴斯从海城飞抵滇省的这两天,郭少云也没闲着。他让已经初步适应“新身份”的张耀宗带着自己,在周边的几个咖啡种植区转了转。
实地考察下来,发现情况与张耀宗之前描述的颇为相似——大多是农户自发种植,规模或大或小,但普遍面临管理粗放、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以及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辛苦一年,收益却很不稳定。
站在一片视野开阔的咖啡山坡上,郭少云对身旁亦步亦趋的张耀宗说道:“张副总,等裴总到了,新公司正式成立起来,交给你一个任务。”
“郭董您说!”张耀宗立刻挺直了腰板,他现在对这个新称呼和身份充满了干劲。
“你去和周边这些咖啡园的园主、农户们都谈一谈,”郭少云指着山下连绵的绿色山坡,“看看他们是否有意愿接受我们公司的并购,或者按我们要求种植,我们提高收购价。我的想法是,以每500亩左右的集中连片区域为单位,成立一个标准化的咖啡生产基地,并配套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初加工厂。”
他目光投向远方,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我们要做的,不是小打小闹。要对照国际一流的精品咖啡标准,从种植、采收、处理到仓储,建立我们自己的、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全流程标准体系。
只有当我们掌握了足够大的优质原料产量,形成规模效应和品质背书,未来在市场上,我们才有定价权和话语权。龙国要么不做咖啡,要做,就必须要做精品!”
张耀宗听着这宏大的蓝图,只觉得心潮澎湃,连连点头:“郭董,我明白了!我一定尽力去谈,把咱们的基地尽快建起来!”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在郭少云于滇南山水间勾勒他的亏钱大业时,京城,培达发文化传播公司的总经理白启帆,正借助京影大学在业内的深厚影响力,召开了一场备受瞩目的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全龙国怀揣电影梦想的青年编剧、导演,发出了诚挚的邀约。
发布会上,白启帆代表新成立的“培达发影业有限公司”,庄严宣布了耗资百亿的“培达发青年电影人扶持计划”正式启动。
计划的核心宗旨,是“不问出身,只论创意;不设边界,只为梦想”。
尤其强调了一点:首次独立执导长片的导演,其项目将在评审中获得优先考虑权!
消息一出,如同在相对平静的龙国电影圈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
百亿资金!优先扶持新人导演!这简直是无数挣扎在温饱线和理想边缘的青年电影人梦寐以求的福音!
白启帆迅速行动,凭借其多年在文化圈积累的人脉,组织起一个由资深编剧、导演、制片人、评论家组成的专业导师团队,作为剧本审核的核心力量。
计划公布仅仅三天,培达发影业的项目申报邮箱就被塞爆了,收到了超过一百三十份充满激情与想象力的项目申请书。
审核团队几乎是连轴转,熬夜审读剧本,激烈讨论。高效运转之下,仅仅两天时间,就有三个项目凭借其独特的视角、扎实的剧本和鲜明的作者风格,成功通过了审核,拿到了总计高达一亿元的扶持基金!
这三个项目,无一例外,都是风格强烈、作者表达欲望浓厚,但商业前景……至少在常规眼光看来,相当不明朗的文艺片。
当“培达发影业三天豪掷一亿扶持三部青年导演文艺片”的消息不胫而走时,整个娱乐圈彻底沸腾了!
无数之前还在观望的导演、编剧,如同闻到花香的蜜蜂,疯狂地涌向培达发影业提交自己的项目。甚至一些已经小有名气、但一直苦于没有机会执掌导筒的演员,也纷纷心动,加入了首次执导的申请大军。
不少已成名的导演、电影界前辈也纷纷公开发声,称赞培达发影业此举极具魄力和远见,是真金白银地为龙国电影的未来播种,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才梯队建设。
就在郭少云和赵绮梦还在滇省游山玩水、浑然不知的情况下,培达发影业和他的百亿计划,已经成为了龙国文娱圈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培达发影业的副总经理,名叫江玖珊。她年纪不大,却已是行业内的“老江湖”,曾是龙国一家大型影视公司的副总,能力出众,手腕灵活,也是白启帆早年带过的徒弟,被他亲自挖来负责影业的日常运营。
此刻,江玖珊拿着一份刚签完字的拨款文件,走进白启帆的临时办公室,脸上带着一丝忧虑。
“白老师,”她将文件放在桌上,语气有些迟疑,“咱们这几天连续通过的这三个本子……《沉默的河流》、《远山淡影》、《八月未名》……都是偏向作者表达的文艺片,叙事节奏慢,题材也比较小众。这……这完全不卖座啊!”
她顿了顿,组织着语言:“虽然郭董定下了‘只要剧本好就投’的大原则,但咱们作为具体执行人,是不是……也得稍微考虑一下市场的接受度和未来的票房回报?毕竟这投出去的都是真金白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