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清晨,阳光透过工作室的窗户,在满是木屑的工作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网店订单已处理完毕,新一批的“刀笔相映”小品也即将完工,陈默难得有一段清闲的独处时光。
然而,他的心思却并未完全沉浸在眼前的刻刀与木料上。拍卖行成功落槌的喜悦,《山河映翠》私洽成交的震动,以及即将开启的、充满未知的瑞丽之行,这些情绪和计划如同潮水般在他心中涌动,他迫切地想要与远在陈家沟的两位老人分享。
他首先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接电话的是母亲,背景音里还能听到父亲和小妹的说话声,充满了家常的烟火气。简单问候之后,母亲便高兴地叫来了爷爷。
“小默啊,”爷爷沉稳而略带沙哑的声音从听筒那端传来,仿佛带着陈家沟清晨的露水与药圃的清香,“在学校一切都好?”
“爷爷,我很好。”陈默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了一丝孺慕之情,“有个好消息想告诉您。我和林卿合作的一件大件木雕作品,前几天被人买走了,卖了二十五万。”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只能听到爷爷略显粗重的呼吸声。这个数字,对于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人来说,冲击力可想而知。
“二十五……万?”爷爷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确认,“小默,你……你没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吧?”老人的第一反应不是狂喜,而是担忧,他生怕孙子走了什么歪路。
陈默心里一暖,连忙解释道:“爷爷,您放心,绝对没有。是我们用心创作的艺术品,被一位懂行的收藏家看中了,觉得值这个价钱。林卿的画,我的雕刻,是正正经经的本事换来的。”他详细描述了《山河映翠》的创作理念、材料运用以及收藏家吴老和周先生的认可。
听完孙子的解释,爷爷再次沉默了,这次沉默的时间更长。陈默几乎能想象出爷爷在电话那头,或许正坐在他那把老藤椅上,望着窗外连绵的青山,脸上流露出复杂难言的神情——有震惊,有骄傲,更有一种看到自家苗圃里那株不起眼的药草,终于绽放出惊世花朵的欣慰与恍然。
“好,好啊……”良久,爷爷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小默,你是好样的!没给咱们老陈家丢人!手艺人能靠自己的本事,挣到这份尊重,挣到这份家业,比什么都强!”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语重心长,“钱是大事,更是考验。你要记住,手艺是根,钱是叶,根深才能叶茂。不能有了几个钱,就忘了根本,飘起来。”
“爷爷,我明白。”陈默郑重应道,“这笔钱,我和林卿已经规划好了。大部分会存起来,作为我们将来做事业、开‘墨韵堂’的根基。绝不会乱花。”
“嗯,你有成算,爷爷就放心了。”爷爷的语气明显轻松了许多,转而问道,“林卿那丫头呢?也功不可没啊!代我和你爸妈向她问好,让她有空常来家里玩。”
“她很好,正在准备毕业创作。爷爷,我们暑假还有个计划……”陈默顺势提起了瑞丽之行。他尽量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强调这是李逸飞学长组织的、有熟人带领的游学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开阔眼界,了解翡翠原石市场,为将来可能涉足玉雕积累经验,同时林卿也可以去那边写生,收集创作素材。他刻意淡化了“赌石”中“赌”的色彩,反复说明只是去学习、见识,会严格控制预算,绝不敢冒险。
果然,爷爷听到“赌石”二字,语气立刻严肃起来:“小默,那个地方,我听说过,水太深!十赌九输,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年纪轻,定力不够,万一……”
“爷爷,”陈默打断爷爷的担忧,语气坚定而清醒,“您放心。我去,不是为了赌运气发财。我是把手艺人,是去‘看’料,是去学习怎么‘读’懂石头。就像您教我认药材,要看形、闻味、辨色一样。我心里有杆秤,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逸飞学长的表叔是行内人,我们会跟着他,主要是看,最多用小钱尝试一下,绝不敢拿身家性命去搏。这趟主要是陪林卿去采风,长见识。”
听到孙子思路如此清晰,态度如此沉稳,爷爷的担忧消解了大半。他了解自己的孙子,不是那种冲动冒进的人。“你心里有数就好。出门在外,万事小心,安全第一。多看,多听,少动手,尤其涉及钱财,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我记住了,爷爷。”
又聊了几句家常,嘱咐爷爷奶奶保重身体,陈默才挂断了与家里的电话。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分享的喜悦和家人支持的温暖,让他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没有停歇,紧接着拨通了赵老家的号码。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听筒里传来赵老中气十足、却带着些许不耐烦的声音:“谁啊?正忙着呢!”背景音里似乎还有砂纸打磨木头的细微声响。
“赵老,是我,小默。”陈默连忙自报家门。
“哦,小默啊!”赵老的语气瞬间缓和下来,还带着笑意,“怎么想起给我这个老头子打电话了?是不是又碰到什么雕刻上的难题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