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完合同,又去银行做完订金的转账,中午就把庆功宴安排在了老边饺子馆。当刘国强把媳妇赵金萍也带出来的时候,这个商务性质的宴请也变成了家宴。
赵金萍是小东轻工业市场的副主任,也是轻工系统出身,隶属于大东区。子玉对这个轻工市场已经没有了印象,但却知道这是奉天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前身,未来二十年是黄金时期,不论是做御八珍还是东方即白都会财源滚滚。
夫妻俩对御八珍都不陌生,也光顾过这些新开的熟食店,却不太算了解姬家的整体实力,对姬家的买房行为有些咋舌。但对中介费用这种操作却很接受,尤其是赵金萍,轻工业市场的个体企业和集体企业都有,柜台、铺位转让的好处费已是潜规则。两人在系统里的人脉也确实扎实,不论子栋说出那个市场,两口子一商量便知道属于那个系统,应该找那个部门,和谁对接,简直就是奉天的活地图。这下子省下姬子栋不少的力气,下午要实地考察,中午也就简单的喝了一点,相约以后再找机会尽兴一醉。
下午,子玉带着王建、小谢去新华书店里面避暑乘凉,顺便再买一些书籍试卷。子栋便又和夫妻俩开车去了几个区的副食商场和农贸市场,从熟人那里要来了一大堆的资料,放在后备箱里,供姬家慢慢挑选。回到宾馆,子玉和子栋兄弟俩商量完,基本就确定下来生意的扩张速度,初步按照一个月三十万的额度来购买房产,这也是御八珍现在的资金流能承受的一个阈值,再多就会影响整体布局。
奉天的夏季又干又热,没有空调的的宾馆,只有风扇嗡嗡的转着,吹拂着三个高中生刚冲洗完的身体。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再换上刚买的衣服,三人又来到东方即白。今晚是马三请客,去品尝辽菜的代表——鹿鸣春。
鹿鸣春是辽宁着名高级饭店,始建于一九二九年。鹿鸣春取名于《诗经》小雅鹿鸣篇“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佳宾,鼓瑟吹笙”。鹿鸣春是辽菜的发祥地,又是辽菜的代表。建店之初,即成奉天着名的“三春、六楼、七饭店”之首,名盖辽沈。有“辽沈无双味,天下第一春”之美誉。在1983年的中国首届烹饪大赛上,辽省奉天鹿鸣春饭店的刘敬贤获得冠军,中国工人日报首次报导出辽宁菜系,从此辽菜成为继八大菜系之后的新兴菜系。并创造性地发展辽省的地方菜,鹿鸣春的豆腐宴、绣球燕窝、扒通天鱼翅、游龙戏凤、葱烧辽参、烤大虾、熘虾段、砂锅元鱼、铁锅烤蛋、扒三白、扒白菜,是有口皆碑的名菜。
子玉以前曾去吃过,不过那时候已经是2008年二次开业之后。原有的人马已经大换血,除了地址没变,其他的都变了。味道也没有让人记忆深刻的感觉,只有泯然众人的喟然。此次在能品尝刘敬贤大厨的手艺,他还是非常期待的。
一群人走进鹿鸣春的时候,天还没有黑,这就反衬得大厅里有些昏暗,再加上老旧的装修和摇曳的白炽灯,一种沧桑落魄的感觉扑面而来。
“你好,同志,我们八个人,请问还有单间吗?”马三问服务员。
“没有!”服务员四十多岁,不耐烦的道:“就那么几个单间,谁都想坐!你们提前定了么?”
“那帮我们找一个大桌吧。”吴燕怕老公脾气不好,急忙找补。
“自己找!我忙着呢,哪有那闲工夫。”
“你......”马三有些恼怒,被老婆拉了一下,又看着那圆滚滚的大肚子,也就消了火气。
“我们点菜。”找了一个圆桌,吴燕要了一份菜谱。虽也是饭口,但大厅里的人并不多。
“这里还是国营的,服务员牛的很。”姬子栋对子玉三人解释道:“上一次就把我们气够呛,不过这饭菜确实不错。”
“小鱼儿,你们想吃啥就点,别在意价格,第一页都是招牌菜,可以多要几个。”作为东道主,吴燕很大气。
“嫂子,我们没来吃过,也不知道啥招牌菜,您帮我们点就好了。”
“那行,我就做主了。”吴燕找来服务员,开始点菜。
“行了,你们八个人,十个菜够吃了。”服务员面冷心热的道。
“那就再点两个:烤鹿肉、葱扒海参。半大小子都能吃!”
“要饭不?”服务员又问。
“要啥饭?我们是来吃饭的。”马三有些恼火。
“你这人事儿真多!我问你们吃啥主食?”服务员丝毫没有道歉的意思。
“气饱了,还吃主食。”马三斜愣眼看着服务员,这要是在山城,估计就要开骂了。
“爱吃不吃!”服务员一扭屁股,傲娇的走了。
马三被噎得难受,刚要发作,又被老婆拉了一下,便苦笑道:“来这儿就是花钱找罪受!这要不是老三带着小哥们来,我高低不受这气。”
“这算啥,以前的国营饭店还有标语:严禁打骂顾客。”子玉说了一个上辈子的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