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的厨子不止会川粤菜,东北的炖菜也很拿手。家宴里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大家吃的很放松。
刘锡珏的话不多,作为名义上的一家之主,却仿佛是个真正的客人。和家人的互动却很少,还带着一些疏离和陌生,四十年的分别,终究是冲淡了本就不多的亲情。不过令人不是很理解,他为啥和亲孙子的互动也不多。
相对应的,刘景瑜就比较健谈,不时的给妈妈夹菜,遇到粤菜的时候,还给众人做做介绍,并相约有机会一起去港城吃。看得出来,他是真的喜欢这个氛围,喜欢母亲,喜欢同胞的弟弟及家人。而他的阅历很丰富,仿佛整个东南亚和欧洲的唐人街都去过,听得大家一愣一愣的,不时“哇哇”的赞叹。
“港城开公司也很方便,?公司可以自由取名,不受行业和地域限制,但需要避免使用一些敏感字眼,像“皇家”、“银行”和“中华”等不行,你们的御八珍倒是可以直接用。”刘景瑜提醒道:“公司注册最低资本为1万港币,不需要实际到位,这就不涉及占用资金的问题,换币也用不了多少。稍微麻烦一点的就是,需要港城境内的实际地址作为注册,还得有个本地的居民或公司担任法定秘书,这个人或公司通常要在香港。?”
“这个就得伯伯帮忙了!”姬子玉不太了解实际情况,上辈子也没有相关经历。
“举手之劳!”刘景瑜摆摆手:“这个公司的股东和董事要考虑好,这涉及你们对港城公司的用途和定位。不过至少需要一位年满18周岁的股东或董事,股东和董事也可以是同一人,也没有国籍限制,你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好,看看是谁来挂名。”
刘景琦和父亲有点像,要不是邀请的是女儿的同学,估计他也会三缄其口。不过他说的少,做得却多,不时的给大家布菜、添水、加酒,脸上的笑容很和煦,对妈妈和哥哥很尊敬,对老婆和女儿也很好,就连儿子放到碗里不愿意吃的剩菜也不嫌弃,温柔的不像这时期的大部分东北人。
小倩的妈妈叫齐明悦,典型的东北媳妇。嘴里说着最硬的话,但对丈夫、对家人的下意识动作却尽显柔软。近一年的加盟,让她成为家里收入的主体来源,家庭经济情况的转好,让了解一些女儿心思的她,看向子玉的眼神,就有了一点越看越满意的意味。
“子玉啊,我看其他门店和送货的人总换,你家现在有多少门店了?”
“阿姨观察的真细致,截止到上个月差不多有一百一十家左右吧。山城老店多,今年春城和奉天的人都是从老店调出的。”子玉解释道:“下半年这种情况就少了,春城和奉天都有复制能力了。”
“哦,那你家岂不是一年有三千多万的销售额?”刘冰灿插嘴。他应该是很怕父亲,除了前面的失礼,后面也规规矩矩的不乱讲话。父亲讲话说故事的时候,还不住的点头附和。这时候听到婶婶和姬子玉的谈话也有些吃惊。
“应该不止啊!我家这个店是最小的。”小倩知道堂哥比较傲气,港城医馆的收入也不低,不想子玉被看轻。
“差不多,差不多。”子玉还想低调发展,不想过多展示实力。
“三千多万人民币,也有五千万的港币了。”刘景瑜虽未表现出惊讶,但着实也被吓了一跳。他家在港城有一个医馆,五家药房,年销售也就一亿港币的模样,按现在的汇率也就是六千多万人民币。
“去年我家加盟的时候才二三十家门店,发展的这么快?”小倩妈妈很惊讶。
“我听家里人说,都是事赶事赶出来的。咱国内的市场太大了!山城地区才三百万人口,春城光市内人口就两、三百万了,而奉天光市内就四百多万人。整个东三省就有一个亿,这么多的人口基数,干点啥都容易。”子玉也想刺激一下刘氏祖孙,如果他们能赶上这一波,前途一片光明。
“是啊!我听我爸和舅舅他们说,今年经济发展的很快,是去年的两三倍,我爸说今年山城县保守增长10%以上。”小谢这两天听得多,也记住了一些东西,经由他的嘴说出来,可信度就高了不少。
午餐吃的挺愉快,聊的也就挺高兴,饭后刘景瑜送行,又特意嘱咐子玉和小谢,让他俩回家确认好见面时间,同时也要和侨办的报备。
“倩倩,谢家你了解吗?”回到房间,刘景瑜问小倩。
“啊!大家平时就是学习,也不太聊家里的事。”小倩有些懵:“我就知道小谢的爸爸以前是工商局的,今年才调到山城县,好像在搞养殖厂,子玉家里包销。”
“能一步到主官,他家里能量不小啊!”刘锡珏家学渊源,比较了解官场。
“好像他舅舅原先是省里的,后来去了平城做书记,不过是副的,还认子玉做外甥了。”小倩想起子玉和小谢的玩笑话,补充道。
“爸,我觉得投资的机会到了。”刘景瑜看着父亲:“以前在温市没考虑,是没有自己人坐镇,堂妹又是女的不适合做管理。现在景琦在山城,虽然离港城有些远,但这里的药材却是华语圈里的硬通货。国内的发展越来越快,那些和咱们一批回来的,都赚到钱了,再不出手,就会被甩得越来越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