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祠典礼后,谢凌峰并没有走,而是和姬家兄弟坐到了小会议室里。
坐到书记的位置上,他发现除了发展经济以外,他还要兼顾政治领导与政策落实;党的建设与干部管理;?县域发展与民生保障;以及各种工作的监督与责任落实。上次调研之后,他就忙着这些工作的梳理,没有时间再时时关注姬家和大安镇的发展。
“谢叔、许大哥,你们那个大棚搞得咋样了?我看今天的菜品里,有不少都是我家大棚里没有的菜。”姬子玉上次听过县里的计划,也知道大安镇的试验,很好奇这个项目的过程。
“我也两个多月没有去大安镇了,不是很清楚情况。许书记,你讲一下吧。”谢凌峰喝了口茶水,小江秘书赶紧拿出来笔记本,开始记录。
“谢书记,上次调研之后,十个叶菜大棚基本上是一个月出产四次;另外十个大棚五月份已经开始出产西红柿、黄瓜、豆角这些瓜、果、豆类菜,到现在已经销售的蔬菜总计回款了6.8万,去除各种费用,差不多快收回60%的投资了。所以有大胆的村民也开始投资这个大棚,您去过的邢满仓他家就弄了两个,是和他大姑爷合伙一起整的,目前我们镇里已经有60多亩大棚了。”
“哦!村民自己投资的?”谢凌峰有些惊讶,4000元的成本可不是小数目,老百姓得多有把握,才能自发的投入。
“是啊!主要就是那些去过寿县的好手,他们看到了人家的成果,又有咱们自己的经验,所以才有信心投入的。谢书记,我觉得咱们的计划可以调整一下。咱们不用再以镇政府的名义投入,而是把款贷给这些有意愿的农民,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政府做好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就行。”许书记也没有当镇长时的混不吝,“我觉得镇里的很多人都会有信心干这个。”
“现在已经有新的绿叶菜上市了,他们能承受几个月不赚钱的压力吗?”
“书记,咱们以前是陷入了误区。大棚在冬天种夏天的菜,收入是比较高。可它的反季节的名称也指夏天可以种冬天的菜啊!人家寿县就是这么搞的。只要算好时间,适合夏天种植的的番茄、黄瓜、生菜、芹菜、甘蓝、卷心菜、茄子、辣椒、瓜类、葱姜蒜、豆类等等。在夏天的时候也可以卖出来高价的!?”
“这些大田里也都有啊,怎么卖高价?”姬子栋问。
“室外的温度不可控,所以一茬蔬菜长完后,就要种下一种,而且不能回头种。但大棚里几乎是恒温,啥都能种啊!就说咱们的豆角,看似月月都有,可品种已经换了好几样。咱们经常吃的架豆王,就是八月份有,再想吃就得下一年。但在大棚里,一个架豆王就能种一年,月月都可以吃到,价格也就比其他的蔬菜高一些。姜、蒜这些东西,更是如此。”
“你们镇里有多少人想盖大棚?”谢凌峰问。
“自己投资的已经找子强了,需要贷款的申请在我那里,现在有二十多份了。”许涛苦笑道:“要是我再不批,他们就想别的办法,有的人家都开始抬钱了。”
所谓抬钱,就是农村的高利贷,一般都是月息二厘以上,年化利率超过20%。可想而知,农民对这个项目的看好。
“谢书记,上个月大安镇计划外做了二十亩大棚。六月份我这里还有大安镇十二户的订单,总共十九亩,最多的一家想干三亩。”见谢凌峰询问的目光,姬子强赶紧道。
“小平,一会提醒我给县长打电话。通知乡镇一、二把手,以及农业部门负责人,还有农业银行信贷部相关人员,去大安镇开现场会。”
“好的,书记。”
“老许,你们的党员责任制搞得怎么样了?能不能形成经验向外推广?”
“书记,现在第一阶段养殖场的任务完成的不错,我正在推广二阶段大棚任务的推广,等大棚的产能激发出来,这个数据就更亮眼了。不过我都听书记的,您看什么时间推广都可以。”
“小江,让县委办和县府办一起动手,在现场会议开完后,深入基层抓典型,把这个党员责任制结合蔬菜大棚在县里推广。年底我们开总结大会!”
“好的,书记。”
“子强,这个月做300亩的大棚,产能和人员能跟得上吗?”
“谢书记,如果各乡镇有村民来辅助安装,人员上应该没问题。不过钢厂这里需要县里沟通一下,得保证钢材得供应。”
“行,小江,让县长以政府得名义来沟通这件事!”谢凌峰吩咐完,转头又问:“子才,富强建材厂的原材料供应,优先向大棚项目倾斜没有问题吧。”
“没问题,谢书记!我的产能可以保证。”
“谢叔,销售出口找好了吗?咱们县里的销售队伍组建了没有。”姬子玉赶紧问,怕县里没有理清整个链路,助农就变成了坑农。
“这事是交给郑明阳县长了。子栋,郑县长和你们联系了吗?”谢凌峰转头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