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停车场停好车后,几人便跑去食堂。中组部每个局都有自己的食堂,一局的人员比较多,因为吃饭时间不固定,饭口前后都有人走动,看到王承斌几人也都会打招呼、点个头、笑一笑。
王承斌的父亲王国立在中组部工作了快20年,大部分人都知道他有一个身体不太好的儿子,甚至很多老员工是看着王承斌在眼前长大的。夫妻俩的工作都很忙,王妈妈的身体也不好,所以家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吃食堂。做了一局的局长后,他也没制止儿子继续过来蹭饭,和学校的伙食比起来,这里的饭菜更适合孩子的胃口。
“斌子,又带着同学来蹭饭啊!”小餐厅门口,王国立的秘书石富勤早就等在那里了。
“勤哥,打人可不打脸啊!”王承斌笑呵呵的回答,“这不是看我爹年底太忙了,就想着在中午过来,让他瞅两眼,省的一直惦记着。”
“呵呵,你还真孝顺!”石秘书上前搂着王承斌的肩膀,对着几人道:“我和小斌开玩笑呢!你们别多心,赶快坐,我让食堂上菜。你们年底也忙,我让后厨多做了一点肉和鱼。小斌,局长特意安排厨房做了虾仁水蒸蛋,说你爱吃。”
“我爸啥时候过来?”王承斌问,他想和老爹商量一下去东北的事儿。
“局长让你们先吃,部里有个委员会,应该马上结束了。”
“哎,一天天的,忙不完的工作。”王承斌撇撇嘴,母亲人到洪流期间受到迫害,身体很不好,只有他一个独子。但即使这样,两人陪他的时间也不多。
“老大,赶紧吃饭吧!我都快饿死了。”赵卿笏拉着他入了座。
“石哥,一起吧!”子玉来过几次,和石秘书也不陌生。
“你们先吃着,我再去后厨催一下,我吃饭快,等上齐了也来得及。”
“哎,石哥,你帮我要点酱菜呗。”傅燕国喊了一声要出去的石秘书。
“就你事多!”赵卿笏吐槽道:“那玩意咸乎乎的,一点也不好吃。”
“我还觉得你们生吃蘸酱菜不好呢!”傅燕国翻了个白眼,“都快三个月没吃过了!咱学校没有,我也是想碰碰运气。”
“这里好像有鲁省的,食堂有可能会给备一点。”王承斌给石秘书也盛了一碗饭,等他回来一起吃。
“这次咱们从京都去奉天,再去我们山城的雪乡看看,然后经春城去冰城!到时候我问问查干湖有没有冬捕,要是有的话,咱们也去凑凑热闹。”
“啥是冬捕?”谢靳东很好奇,皖省连雪都停不住,更别提结冰了。
“冬捕也叫钩鱼,是北方民族的传统冬季渔业生产方式,起源于辽金时期的“四时捺钵”体制,是以祭湖、醒网、凿冰、撒网等流程形成独特渔猎文化。”姬子玉以前就参加过查干湖冬捕,弄湾湾川度假区的时候也想过这个噱头,可浑江的水面太小,有点糟蹋东西。后世查干湖冬捕之所以能家喻户晓,那是因为它是东北第一、全国第七大的淡水湖,总面积500平方公里,足以支撑得起全国人们的热情。
“啥玩意?”赵卿笏纯理科生,不太了解这些。
““捺钵”是契丹语的译音,意思是辽帝的行营。是指辽帝在一年之中所从事的与契丹游牧习俗相关的,营地迁徙和游牧射猎等活动。契丹人保持着先人在游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居处无常,四时转徙。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又称四时捺钵。”姬子玉解释道:“冬捕实际上是他们的春捺钵,也称“春水”,意为春渔于水,地点一般在查干市东北35里的鸭子河泺,又名鱼儿泺,即今吉林省大安月亮泡。《辽史·营卫志》对鸭子河泺的描述是:“鸭子河泺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长春州东北三十五里,四面皆沙埚,多榆柳杏林。””
“卧槽!都是东北的,你咋知道的这么多?”几个人面面相觑中,赵卿笏脱口而出。
“唉!山城整了个湾湾川景区,春、夏、秋都有题材,只有冬天没啥东西,所以我才想弄个冬捕出来。夏天在图书馆找到了不少资料,但能记住的只剩这点儿了。”
“那可以让适合的地方弄啊!这玩意一听就带劲儿。”王承斌拍着桌子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这环境里,一群劳动人们,喊着号子在冰天雪地里凿冰捕鱼,与大自然搏斗,那是一种什么精神?!”
“是啊!是啊!”几人都点头附和,脑海里似乎都有了画面。
“要不咱找查干的领导唠唠呗!”傅燕国建议道。
“人家听你的!你算老几啊。”赵卿笏撇嘴,真当是主席呢,能粪土当年万户侯。
“别说,你们这主意还真不错!”门外有声音响起,棉门帘子一掀,王国立夹着包走了进来,后面跟着石秘书。
“爸!”“王叔叔好!”几人赶紧站起来打招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