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答:不敢说会绝活,我先给公主弹首曲子吧。
说罢,王维拨弄起心爱的琵琶,一曲《郁轮袍》,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深深感染了在场每一位听众。奏毕,面试官对考生很满意,也有了深入了解的兴趣。
公主再问:除了琵琶你还会什么?
王维一听,心想大概差不多合格了。他很谦虚地回答:我还会作诗,之前整理了一些拙作,正好请您指点指点。公主翻到第一页,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赫然在目。
玉真公主又往后简单翻了几页,惊喜地赞道:这首名作原来出自你手啊,你们都来看看,这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写得多好啊!
王维见状,又弱弱地补充一句:不瞒您说,我对绘画和书法也略知一二。公主当即拍板,你被提前批录取了!
于是第二年,王维顺利进士及第,而且还是新科状元。当然,笔试肯定难不倒王维,能当上状元,很大程度还是玉真公主的推动。王维很嗨,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
相较于面试赢家王维,与之齐名的孟浩然同学就惨了很多。他曾经幸运地遇到了最大的面试官——皇帝,有过和王维同款的绝佳机会展示自我。可惜,他浪费了,于是只好和王维奔赴不同款的远方。
青年时代的孟浩然,是个典型的浪漫诗人,对功名利禄相当不屑。20岁时,他根本没考虑进京参加高考,而是毅然选择隐居,在鹿门山练剑。练了几年,孟浩然觉得再练也练不成绝世高手,就从鹿门山出关,开始了一段漫长的游历。
直到8岁那年,孟浩然同学才决定转换角『色』,当一回大龄考生。
没想到,第一场就考崩了。从考场出来,孟浩然擦了把汗,无奈地说:丫的,不好好学习还真不行啊。孟浩然同学根本想不到,考完后没多久,他就迎来了人生绝佳的逆袭机会。
高考失利的孟浩然同学没有回家复读,而是继续留在长安寻找机会,顺便积攒些人脉。有一次,孟浩然跟好友张说在『政府』大院里溜达,没想到唐玄宗突然驾临。孟浩然无处可躲,一急眼,就钻了内署床底。
张说拜见领导,自然不敢隐瞒床下有人。玄宗一听是孟浩然,不但没怪罪,还对张说说:朕老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今日这么巧,能在这里碰到,赶紧让他出来,朕要听他念诗。这时候,距离安史之『乱』还有些年头,玄宗还是个英明神武、爱才惜才的好皇帝。
参照玄宗之前多次破格提拔优秀人才的事例,如果能把握住这次面试的机会,孟浩然很有可能一举改变命运,得到比王维更大的平台。
毕竟王维面试才到玉真公主的级别,孟浩然却直接面对皇帝,及格的话,估计连下次高考都不用准备了。机遇与压力并存,孟浩然很慌,心态直接原地爆炸。
从床底下钻出来后,孟浩然同学还有些恍惚,思路还有些混『乱』,这么多年净是游山玩水、『吟』诗练剑了,面试应答的技能很匮乏啊!
当然,孟浩然不敢让玄宗久等,就给玄宗读了一首《岁暮归南山》。这首诗是这么写的: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特别是这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典型的牢『骚』体。翻译过来就是:因为我没本事,所以明主抛弃了我,又因为多病,老朋友也疏远了我。
玄宗越听脸『色』越难看,心里很不爽:你这意思怪朕不识才喽!你自己从来没有主动求过职,怎么说是朕抛弃你呢?这个锅朕可不替你背。就这样,孟浩然把别人做梦都梦不到的宝贵面试机会搞没了。
后来每每提及此事,朋友们都很替他遗憾:你说你为嘛要选这首,你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呢?你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呢?你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呢?孟浩然只能悲伤地回一句:对不起,我忘了……
不只是面试,孟浩然同学的笔试一样不给力。6年后,孟浩然再次进京高考,这次笔试作文题目叫《骐骥长鸣》,翻译过来就是《宝马鸣叫》。
据说在写这篇命题作文中,孟浩然心态再次爆炸,特别是那句“逐逐怀良御,萧萧顾乐鸣”,也就是说,骏马驰骋时盼望有个好的骑手,在鸣叫时伴随着奏乐而发出萧萧的声音。
这句诗意境很差,后人对此疯狂diss:这简直像小孩子写得一样幼稚,你可是孟浩然啊,临场发挥这么差,活该考不上。于是,孟浩然同学再次失利,只得隐居终老。
说到这里,他终于『插』话了。哥,按你这么说,王维走女人路线,是李白睢不上他的原因吗?
我答到:对,也不对。估计李白有点嫉妒,毕竟王维走女人路线,走成功了。这条路线,李白也走过,只不过没成功而已。
什么意思?对方显然对李白的生平一知半解。我提醒到:李白走过两次女人路线。这估计大出他的意外,追问我究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