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夜晚,黑得如同浓稠的墨汁一般,无边无际地蔓延开来,将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深沉的黑暗之中。唯有那皇宫之内,灯火辉煌,亮如白昼,远远望去,就好似茫茫黑暗海洋里的一座孤零零的岛屿。
在这金碧辉煌却又显得格外冷清的御书房里,刘弘独自一人静静地坐着。他双眉紧紧皱起,形成了一道深深的沟壑,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忧虑和烦恼。微弱而跳动不定的烛火,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晃着,那昏黄的光芒映照在他那张因过度操劳而显得无比疲惫的面庞之上,更增添了几分沧桑之感。
书桌上堆积如山的前线军报,每一份都仿佛有着千钧之重,沉甸甸地压在了刘弘的心头。那些来自遥远战场的消息,无一不让人揪心不已——匈奴人的进攻势头越来越猛,犹如汹涌澎湃的潮水一般,一浪高过一浪;而作为重要关隘的雁门关,其承受的防守压力也是与日俱增,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攻破。
朝堂之上,针对当前局势的争论声此起彼伏,激烈异常,就如同这沉重压抑的夜色一般,让人感到呼吸困难、难以抉择。大臣们各执一词,有的主张全力出击,以攻代守;有的则认为应当坚守不出,等待时机;还有一些人甚至提出了求和的建议……众说纷纭之下,刘弘只觉得自己的脑袋快要炸开了。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一声尖细的通报声:“陛下,苏丞相求见!”
听到这个名字,刘弘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瞬间闪过一丝希望的火花。他连忙坐直身子,急切地说道:“快请!”此时此刻,对于深陷困境的刘弘来说,这位苏丞相的到来,无异于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不多时,只见苏琳迈着匆匆的步伐快步走进了书房。她先是恭敬地向刘弘行了一礼,然后抬起头来,目光落在刘弘那憔悴不堪的脸上,心中不禁涌起一阵疼惜之情。
“陛下,您这般日夜操劳,实在是辛苦了。身体为重啊,您该多多注意休息才是。”苏琳轻声劝道。
然而,刘弘只是苦笑着摆了摆手,叹息道:“如今战事如此吃紧,朕又怎能安得下心来休息呢?苏丞相,不知前线是否有出现转机的迹象?”
苏琳面色阴沉似水,凝重地拱手向皇帝禀报:“启禀陛下,此次匈奴来势汹汹,其决心之坚定令人咋舌,看样子是非要一举拿下雁门关不可啊!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王猛将军以及李风等诸位将士至今仍在拼死坚守。微臣今日前来面圣,正是因为心中想到了一条计策,兴许能够力挽狂澜、扭转当前这艰难的战局。”
听到这里,刘弘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之中瞬间闪过一丝希冀之色,他急切地催促道:“快快讲来与朕听听。”
只见苏琳深吸一口气,有条不紊地说道:“陛下,据微臣所闻,那匈奴单于身边有一个备受恩宠的妃子,名曰阿依古丽。此女不仅容貌绝美,而且在匈奴内部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倘若我们能够派遣得力之人秘密潜入匈奴王庭,并成功劝说这位阿依古丽娘娘站到我方阵营,让她从匈奴内部制造混乱、扰乱其军心,那么这场战争的局势必将发生重大转变。”说罢,苏琳将自己的计划详详细细地讲述给了刘弘听。
刘弘听完之后,微微皱起眉头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道:“爱卿此计固然精妙绝伦,但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匈奴王庭又岂是易事?其间但凡出现丝毫差错,都有可能导致全盘皆输的局面啊……”
苏琳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陛下所言甚是,此次人选确实关乎重大啊。故而微臣斗胆举荐一人,此人乃是微臣的堂妹——苏瑶。这苏瑶可不简单呐,她不仅对匈奴的语言了如指掌,还熟知其风俗习惯。而且呀,她那一身武艺更是高强得很呢,依微臣之见,由她来承担此项重任,必定能够马到成功、圆满完成使命。”
刘弘坐在龙椅之上,手托下巴,陷入沉思之中。他反复斟酌着苏琳的提议,过了许久,终于缓缓开口说道:“嗯……既然如此,那便依爱卿所荐吧。苏丞相,此事就全权交予你负责操办了。切记,务必要安排得妥妥当当,万不可出现丝毫差池啊。”
得到皇帝首肯之后,苏琳赶忙跪地谢恩,随后起身匆匆离去,直奔丞相府而去。一进府门,她来不及歇息片刻,便径直来到苏瑶的闺房,将此事详细告知于她。
苏瑶听完堂姐所述,顿时面露喜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哈哈,堂姐您尽管放心好了!我等这一刻可是已经很久啦!早就听闻那匈奴人平日里嚣张至极、蛮横无理,此番前去,我定要好好地教训教训他们一番,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原女子也不是好惹的!”
然而,望着眼前这位意气风发的妹妹,苏琳心中却是喜忧参半。她轻轻拉住苏瑶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道:“瑶妹啊,姐姐知晓你向来勇敢无畏,但此次行程毕竟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与挑战。所以说,你此去可一定要多加小心谨慎才是。倘若真遇上什么危险状况,切不可一味逞强,保住自己的性命方为重中之重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