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泰玄携慕秋瑾、岩耕、徐庄前往河边测试“镜水灵舟”,徐公良因不擅阵法,主动留守营地看守阵法。
河岸之上也有妖兽出没,虽有“灵影隐匿阵”遮蔽气息,可一旦出现疏漏,不仅会让阵法失效,更可能将远处妖兽引至,让众人陷入险境。
闲暇之余,徐公良也未闲着,从储物袋中取出瓷瓶与晾晒好的灵草,在青石上小心翼翼地捣鼓“饲灵丸”与“腐骨散”。
他将研磨好的药粉按比例均匀调配,眉头微蹙间满是谨慎:“这两种药剂关乎明日渡河安危,得多备些存量,万一途中被水兽围攻,可不能因物资不足误了大事。”
药臼碰撞声轻响,与林间虫鸣交织,倒添了几分营地的沉静。
另一边,徐泰玄四人踏着林间腐叶前行,脚下偶尔传来枯枝断裂的“咔嚓”声,循着潺潺水声,很快抵达镜水河边。
此时暮色尚未完全褪去,几尾普通小鱼掠过水底卵石时,尾鳍激起的细微波纹,让水面像一块被轻轻拨动的蓝绸,与徐泰玄此前描述的凶险模样,倒有几分反差。
“就是这里了,近水区域无暗礁,适合测试。”徐庄上前一步,右手一扬,掌心顿时托出一艘巴掌大小的木舟——舟身泛着淡淡水光,正是他精心打造的“镜水灵舟”。
他手腕微转,将灵舟往河面抛去,在木舟距水面不足三丈时,指尖骤然凝出三道莹白法诀,如流星赶月般精准打入舟身,法诀触舟的瞬间,便融入木纹之中。
“嗡——”
灵舟骤然发出一声清越的鸣响,周身泛起淡青色光晕,光晕中隐约有水纹状符文流转,似与河水产生了某种共鸣。
下一秒,舟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暴涨,不过呼吸间便化作三丈来长的大船:船身雕有缠枝莲纹,百年铁木的木质温润如玉,船舷边缘嵌着一圈细巧的银纹。稳稳落在河面时,竟只激起一圈极淡的涟漪,仿佛它本就停泊于此,与河水浑然一体。
“上船。”徐泰玄率先纵身跃起,足尖点在船板的瞬间,灵舟只轻轻晃了晃,他脚掌暗自运转灵力,如磐石般稳住船身,尽显筑基修士的沉稳。
慕秋瑾与岩耕紧随其后,前者衣袂轻扬如蝶翼点水,后者脚步扎实如磐石落地;徐庄最后上船,落地时特意扶了扶船舷,目光望向船舱的眼神里,藏着对自家法器的熟稔与期待。
众人走进船舱,舱内空间宽敞,足够十人围坐议事,可所有人的目光都第一时间被舱中央那台铜制驱动装置吸引。
装置约莫半人高,红铜外壳上刻满繁杂阵纹,纹路间有极淡的灵力流转,像一条条蛰伏的银蛇;顶端嵌着一块巴掌大的圆形阵盘,阵盘纹路更显精密,交叉缠绕间透着阵法的玄妙;阵盘右侧立着一根小臂粗的玄铁操作手柄,左侧则整整齐齐排列着九个拇指大小的插槽,槽内泛着微弱的灵力波动,显然是用来放置灵石的驱动口。
“这是‘镜水灵舟’的核心驱动阵。”徐庄走上前,指着插槽解释道,“九枚插槽需填入灵石作为能源,阵盘负责转化灵力,手柄控制方向与速度。只是此前只在陆地试过空载,河面实战中是否稳定、转向是否灵活,还得实测才知。”
说罢,他从储物袋中取出九枚下品灵石,指尖一弹,灵石便如珍珠落玉盘般精准落入插槽,每一枚都与槽口严丝合缝,没有半分偏差。
紧接着,徐庄对着阵盘快速打入三道启动法诀,铜制装置瞬间亮起淡蓝色微光,灵舟轻轻颤了颤,船底传来细微的“咕噜”声——那是灵力驱动船底法阵、与河水产生共鸣的声响,驱动阵成功启动。
“动了动了!”岩耕眼睛一亮,快步凑到船舷边,盯着船底划出的浅痕,语气里满是兴奋,“你看这水纹,比寻常木船平稳多了,连水波都没溅起多少!”
徐庄不敢怠慢,握住操作手柄轻轻往前推,灵舟立刻缓缓向前推进,船尾划出一道规整的浅痕,速度比寻常木船快上两成,力道温和却稳定;
他稍加力气,将手柄再推前半寸,阵盘蓝光骤然亮了几分,灵舟速度瞬间提升,船舷两侧的水流向后奔涌,细碎水花溅在船板上,留下点点湿痕,却依旧不见颠簸。
往上游行进约莫一炷香后,河面远处隐约浮现几处暗礁的影子,徐泰玄站在船头,目光锐利地扫过暗礁区域,忽然开口:“小庄,试试转弯。明日渡河时若遇暗礁阻拦,或是水下妖兽突袭,转向不灵活可是致命隐患。”
徐庄应声“好”,握住手柄轻轻往左侧转动。可出乎意料的是,手柄刚转半圈,便传来明显的滞涩感,仿佛有无形的阻力卡在阵盘里;
直到他再加两分灵力,强行推动手柄,灵舟才慢悠悠地往左偏转,转弯时船身明显晃动,原本规整的水痕瞬间变得杂乱,船舷甚至“咚”的一声轻擦过一块水下暗礁,虽未造成损伤,却也惊得众人神色一凝。
“不对,转向太滞涩了!”慕秋瑾秀眉微蹙,快步走到驱动装置旁,指尖凝起一缕木系灵力,轻轻点在阵盘上的转向纹:“你看,转向纹与控速纹间距不足半寸,灵力流转到此处时相互冲撞、彼此干扰,才会导致转向卡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