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阳光洒落在城墙上,映出一抹淡淡的金色。小三金与颜悄然穿过巷道,脚步轻盈,如同两道幽影,不带一丝声响。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县令府外的一栋三层小楼前。这栋小楼临街而立,视野开阔,正对县令府的书房窗户。
二人轻巧地翻上楼顶,伏身于屋脊之上,目光如鹰,静静观察着府内的动静。巡逻的守卫照常在府墙内来回走动,脚步沉稳,却透着几分懈怠。颜低声对小三金说道:“就是现在。”
小三金点头,缓缓从背后取出一张短弓,从箭囊中抽出一支特制的竹箭。他动作沉稳,手指一拉弓弦,弓身发出轻微的“咯吱”声,箭头在阳光下泛着银光。颜则从怀中取出一个细小的竹筒,将早已写好的纸条小心放入其中,随后将它牢牢绑在箭尾处。
两人屏息等待,片刻后,一名巡逻守卫刚从书房窗户前走过。小三金眼神一凝,手臂一松,箭矢破空而出,带着一抹残影,“砰”的一声钉入书房窗框之上,精准无比。
箭矢撞击窗框的声音在静谧的府中格外刺耳,巡逻守卫猛然一愣,随即警觉地望向声音来源。他快步走到窗前,就见一支箭矢钉在窗框上,箭尾还微微颤动,巡逻守卫连忙看向箭矢射来的方向,并未发现射箭之人。
他立刻拔下箭矢,转身便朝县令寝室奔去,一边跑一边高声喊道:“大人!有异常!”
而此时,小三金与颜早已从楼顶翻身跃下,动作利落,身形敏捷。他们将弓箭丢弃在巷角,沿着错综复杂的街巷七拐八绕,最终来到东城门前。
守门的士兵例行检查,二人神情自若,早已准备好了被检查,顺利通过。片刻后,他们便从东城门悄然离开县城,朝着封山涧方向疾行而去。
就在他们离开不久,那支箭矢与绑着的竹筒也已被呈送至县令面前。县令接过竹筒,眉头紧锁,打开后取出信纸,目光一扫,脸色瞬间变得铁青。
信上写道:
“你好,县令大人。
城内最近增派的人手不少啊,不知是为了什么?莫非是丢了什么重要之物?
有些事情我要与你谈一谈。恰巧前些日子,我有幸进入县令府一游,得了一本账本。我想,你应该会感兴趣。
明日中午,城东门外三里处的封山涧,两千两白银换你的账本。
我没有太多耐心。
若你明日中午未带够银两前来,那这账本,我便只能送呈当今圣上。毕竟——圣上可不喜欢自己的官员是个贪官污吏。”
县令读完,怒火中烧,猛地一掌拍在案几上,震得桌上的茶盏剧烈晃动,茶水四溅。他脸色阴沉如墨,咬牙切齿地对身旁的师爷怒吼道:“召集城内所有守军与捕快,明日随我出城,务必铲除这祸根!否则,咱们谁都没有好下场!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逃不掉!”
师爷连连点头,不敢多言,立刻起身快步离去,前去传达县令的命令。
而在城外,通往封山涧的小道上,苏梓陌站在一处高地,目光深沉地望着远方。他知道,一场精心布局的较量,正悄然拉开序幕。
此时正值正午,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洒落在封山涧的山道上,映出斑驳的光影。山风从谷中穿行而出,夹杂着些许尘土与草木的干热气息。封山涧地势险峻,三面环山,唯有一条狭窄的山道可通入谷中,易守难攻,确实是设伏的好地方。
观察史一行人早已抵达封山涧,他站在山道入口处的一块巨石旁,目光凝重地打量着四周地形。片刻后,他对身旁的近卫低声说道:“此地虽利于伏击,但若敌方占据山道,我等便成瓮中之鳖。务必安排哨探于山脊之上,以防被围。”
几名近卫点头称是,迅速分头行动,隐入山林之间,开始布置伏兵与了望哨点。
就在观察史与近卫们布置之时,一道身影从山道尽头缓步而来。那人身材修长,步伐稳健,虽略显风尘之姿,却掩不住眉宇间的锐气与沉稳。
“观察史大人,您来了!”来人开口,正是苏梓陌。
观察史听见声音,立刻翻身下马,快步迎上,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拱手道:“苏老弟,你来了。计划进行得如何?还有一事,为何你要选择封山涧作为伏击之地?”
苏梓陌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无奈,拱手回礼后说道:“回观察史大人,计划已大致完成,如今只差县令前来赴约。至于为何选择封山涧……”他顿了顿,抬手指向四周,“县城十里之内,几乎无可伏之地,唯独此处地势险要,适合设伏。虽有风险,但也是无奈之举。若敌据守山道,我们确实可能被困,但若能先发制人,反客为主,这封山涧,便是我们制胜的关键。”
观察史听后沉思片刻,缓缓点头,眼中多了几分欣赏。他拍了拍苏梓陌的肩膀,语气坚定地说道:“好,你考虑周全。不过也不必太过担忧,我已经派一名近卫前往最近的平安县调遣援兵,估计后日一早便可抵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