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的晨光刚把公寓楼下的梧桐树染成金绿色,谢辉就被客厅里的动静吵醒。他揉着眼睛推开门,就见智英正帮父亲整理外套,姜晓蹲在旁边,把昨晚准备好的零食往双肩包里塞,连智英父亲手里都捏着个小本子,上面记着姜晓写的 “魔都必吃清单”—— 第一行就是 “城隍庙生煎包”。
“你们这是比上学还积极啊。” 谢辉走过去,顺手把智英父亲手里的本子拿过来一看,忍不住笑,“阿姨还特意在‘海棠糕’旁边画了个小爱心,说让你多买两个给姜晓。”
姜晓脸一红,赶紧把最后一包草莓干塞进包里:“妈妈说魔都的小吃比首尔的好吃,让我多尝尝,回来跟她讲。而且叔叔第一次来魔都,咱们得让他吃个够。”
智英父亲笑着点头,手里还攥着谢辉昨天给他买的老年机:“我昨晚跟你阿姨通电话,她说等她好了,也要跟咱们一起逛,还说想吃你做的红烧肉。”
“那没问题,” 谢辉拍了拍胸脯,“等阿姨康复了,我天天给你们做,保证比外面餐馆的还香。”
四人收拾好东西,谢辉开车往城隍庙赶。刚上高架,智英父亲就扒着车窗往外看,指着远处的东方明珠,眼睛都亮了:“这楼也太高了,比首尔的乐天塔还气派!”
“这是东方明珠,” 姜晓凑过去,给父亲指着介绍,“晚上亮灯更漂亮,辉哥说等咱们逛完城隍庙,下午就去外滩看江景,能近距离看到它。”
智英在后排帮父亲调整座椅:“爸,你坐累了就说,咱们可以停在服务区歇会儿,不急。”
“不累不累,” 智英父亲摆了摆手,眼神里满是兴奋,“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城市,以前在首尔,就只知道老城区那几条街。”
谢辉听着他们的对话,故意把车开得慢了点,路过外滩时,还特意指了指江面上的轮渡:“等会儿咱们坐那个过江,吹吹江风,看看两岸的景色,比坐车有意思多了。”
大概四十分钟,车子就到了城隍庙附近的停车场。刚下车,一股混合着肉香、糖香的味道就飘了过来,姜晓拉着智英的手,顺着香味就往巷子里跑,差点撞到卖糖葫芦的大爷。
“慢点跑,没人跟你抢。” 谢辉赶紧追上去,一把拉住她,顺手买了两串糖葫芦,递给她和智英,“先垫垫肚子,等会儿生煎包还得排队呢。”
智英父亲跟在后面,看着周围古色古香的建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连屋檐上的雕花也不放过:“这地方跟老上海的电影里一样,太好看了。”
四人先到了姜晓心心念念的生煎店,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谢辉让他们在旁边的石凳上等着,自己去排队,刚站定就听见身后有个小孩哭着喊 “妈妈”。他回头一看,一个穿蓝色卫衣的小男孩正站在原地,手里的气球飘到了树梢上,周围全是来往的人,根本看不到他家长的影子。
谢辉用眼角扫了眼小孩的方向,死神权限下意识地动了下 —— 再等两分钟,小孩要是往巷子里跑,会被路过的自行车蹭到脚踝。他悄悄往小孩身边挪了两步,故意蹲下来系鞋带,对着小孩笑:“小朋友,你气球挂树上了?叔叔帮你拿下来好不好?”
小孩愣了下,哭声小了点,点了点头。谢辉站起身,随手抄起旁边摊位上的长竹竿(跟摊主打了声招呼),轻轻一挑就把气球勾了下来,递给小孩:“你妈妈呢?是不是跟你走散了?”
“妈妈去买海棠糕了。” 小孩吸了吸鼻子,指着不远处的摊位。谢辉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个穿红色外套的女人正急得团团转,手里还拎着两盒海棠糕。他牵着小孩走过去,女人看到孩子,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连声道谢:“太谢谢您了!刚才人太多,一转头就看不到他了。”
“没事,以后看好孩子就行。” 谢辉笑着摆手,转身回到生煎店排队 —— 刚巧轮到他,他赶紧报上数:“四笼鲜肉生煎,两笼荠菜的,再来四碗咸豆浆!”
等谢辉把生煎端到石桌上,姜晓早就等不及了,伸手就捏起一个,刚咬了小口就被烫得直吸气,汤汁顺着嘴角往下滴。谢辉赶紧递过纸巾,又把自己的豆浆推给她:“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这生煎的汤汁烫,得先吸再咬。”
智英父亲也拿起一个,小心翼翼地咬开,鲜美的汤汁在嘴里散开,忍不住眯起眼睛:“好吃!比首尔的煎饺鲜多了,这肉馅也实在。”
智英帮父亲舀了勺豆浆:“爸,你慢点吃,等会儿咱们还要买海棠糕、小笼包,别吃太饱。”
四人边吃边聊,生煎很快就见了底。姜晓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指着不远处的海棠糕摊位:“我要吃那个!阿姨说上面的糖霜特别甜。”
谢辉笑着起身:“走,买四个,咱们一人一个。”
海棠糕刚出炉,外皮金黄酥脆,上面撒着芝麻和糖霜,咬一口里面全是豆沙馅。姜晓吃得满嘴都是糖霜,智英父亲也说甜得正好,连平时不爱吃甜食的智英,都忍不住多咬了两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