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凿壁穿岩防渗水,藏污纳垢锁春心
人手很快被汪细卫分成了两拨。
一拨继续处理观内其他建筑的零碎活计,另一拨则由汪细卫亲自带领,着手处理那个最重要的“食材储藏间”(他对工人们的说法)。
另一拨负责后殿古井前的那堵屏风墙。
进入那阴暗潮湿的洞穴,首先就是将那些早已腐朽不堪的旧货架全部拆除。
木头糟烂得很,一碰就碎,和之前屋顶换下来的旧椽子等废木料堆放在一起,倒也看不出任何异常。
洞内积年的灰尘和霉味混合在一起,极其呛人。
即使戴着口罩,干一会儿也得赶紧跑到洞口喘口气。
最麻烦的是照明,最初靠的是火把和马灯,不仅光线昏暗,摇曳不定,还把洞里熏得烟雾缭绕,更是憋闷,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
“这样不行!太慢了!而且看不清边边角角,防水做不细致就白搭了!”汪细卫看着进度,皱紧了眉头。
他当机立断,第二天就亲自下山了一趟,去县里咬牙买回了一台小型柴油发电机和一大圈电线、几个大功率灯泡。
当发电机“突突突”地轰鸣起来,明亮的电灯将洞穴 每个角落 都照得亮如白昼。
老师傅们都惊喜地啧啧称赞:“还是细卫小子有办法!这下敞亮了!干活得劲!”工作效率瞬间大幅提升。
接下来的防水工程,汪细卫和老师傅们拿出了十二分的认真。
这和老家的房子不一样,老家墙体是独立的,主要防潮气。
这里可是山洞,虽然目前没看到明显渗水,但谁知道下雨时山体里的水会从哪里渗出来?必须做足功夫。
他们先用高标号水泥掺和防水剂,调成粘稠的浆料,像给墙壁抹灰一样,将洞壁和洞顶所有可能渗水的地方都厚厚地抹了一层。
尤其是那些之前发现颜色较深的可疑缝隙,更是重点照顾。
地面则先清理干净,铺上一层厚厚的碎石和沙子垫层,用借来的小型手动轧路机反复压实压平。
然后才浇筑水泥地基,等待干透后,又铺上好几层厚厚的防水卷材和塑料薄膜,所有接缝都用喷枪仔细烤化粘牢,确保万无一失。
最后才在上面浇筑最后一遍平整细腻的水泥地坪。
就在密库内部的土建工程接近尾声时,后殿院子里那堵用于遮掩古井的文化墙也砌好了。
墙体距离后殿墙壁留出了一米八的宽度,形成一条窄廊,靠墙根处还预留了长条形的花圃。
将来可以种些花草藤蔓,更添雅致也更能遮掩视线。
墙面做了美化,像一个文化墙,水泥面打磨平整,留出了大片空白,只等玄云道长邀请的高手来绘制能够吸引眼球的内容。
这些粗重活计又耗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接下来,就进入了更需耐心的细活阶段。
张木匠李木匠要开始制作密库里专用的、经过防腐防潮处理的新货架;
其他师傅则要开始对大殿的木质构件进行清理、修补,有些还需要重新彩绘;
外墙也需要清洗和重新粉刷。
就在一切按部就班、热火朝天进行时,几个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出现在了玄云观门口,为首的是一个戴着眼镜、面色倨傲的中年男子。
他无视院子里忙碌的工人,径直走到殿前,提高嗓门,官腔十足地喊道:
“喂!你们这里谁是负责人?道观修缮这么大的工程,为什么不到县里有关部门报备?你们这是违规施工!违法行为!马上给我停下来!”
工人们都停下了手里的活计,面面相觑,目光都投向了闻声从殿里走出来的汪细卫和李池卫。
汪细卫心里一沉,正要上前解释,却见玄云道长不知何时已悄然出现在身后。
老道长今日穿得格外整齐,面色沉静如水,他缓步上前,目光淡然地扫过那几个不速之客,最终落在那个戴眼镜的人脸上。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冷冽和威严,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贫道便是此间主人。修缮自家道观,何时需要向尔等报备?若觉不妥,让县长亲自来这山里与贫道分说。”
那戴眼镜的干部显然没料到,会得到如此强硬又直接的回应,一时语塞,脸涨得通红。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拿出什么文件或规定来反驳,但在玄云道长那深邃而平静的目光注视下,竟一个字也没说出来。
八月的天气本就炎热,他额头上却冒出了明显的冷汗,不知是热的还是心虚。
最终,他悻悻地扔下一句“你……你们等着!”便带着手下灰溜溜地转身下山了,背影颇有些狼狈。
工人们都松了口气,纷纷议论起来。汪细卫走到玄云道长身边,低声道:“道长,就这么让他们走了?会不会……”
玄云道长微微摆手,打断了他,眼神依旧平静:“跳梁小丑,不必理会。或许是受人指使来试探虚实,或许是想捞些好处,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