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第229章:铳固边疆?朝堂僵持
正德六年(1511年)?秋
中秋的晨霜尚未完全消散,宣府边疆的烽火台上,陆砚昭身披玄色铠甲,手持改进型五连发铳,瞄准百米开外的模拟靶,扣动扳机——“砰砰砰砰砰”五声连贯的铳响过后,靶心处五个弹孔几乎完全重叠。他满意地放下铳,对身边的陆砚青说道:“改进后的‘五连-Ⅱ型’铳,卡壳率已降至不足一成,且增设了防水铜套,即便边疆遭遇降雨,亦不会影响使用。若三镇的铳手队能全员列装此铳,瓦剌再欲小股袭扰,恐怕连烽火台都难以接近。”
陆砚青接过铳,掂量一番,眉头微蹙道:“昨日大同传来消息,李岩凭借旧款五连发铳击退了一股瓦剌探马。然而,申请的冬季防冻火帽在司礼监批红时遭故意拖延,理由是‘需核查库存’,恐怕又是刘瑾在背后暗中作梗。”
“我早已有所准备。”陆砚昭从容地从怀中取出调令,“已安排林峰率领雄狮卫,护送从辽东矿场炼制的防冻火帽,预计三日内即可抵达大同。刘瑾妄想通过物资来制约我们,没那么容易得逞。”陆砚青闻言,神色稍缓,却仍低声说道:“即便火帽能按时送达,但各镇的火器损耗远超预期,若不及时补充,恐怕来年开春,铳手队的训练将难以为继。”
陆砚昭目光微沉,缓缓道:“此事我已上奏兵部,然户部以‘国库吃紧’为由,迟迟未予拨款。”
话音刚落,远处烽火台骤然腾起一道黑烟——这正是“小股袭扰”的警报信号。陆砚青迅速转身,对宣府副将下达指令:“立即调遣边军骑兵实施迂回包抄!”随即,他目光转向陆砚昭,坚定地说道:“若虎豹营的猎鹰分队能够协同阻截,必能将来犯之敌一网打尽。”
陆砚昭举手示意,身旁的传令兵即刻吹响号角。片刻之后,猎鹰分队的身影出现在西侧高地,队员们手持五连铳,严阵以待,瞄准冲来的瓦剌探马,扣动扳机。密集的弹雨瞬间击倒数人,剩余的探马刚欲撤退,却被宣府骑兵迅速包抄合围。半个时辰后,捷报传来:二十名瓦剌探马悉数被歼,无一逃脱。
站在烽火台上,陆砚昭望着草原尽头,语气凝重:“这两年瓦剌虽没大规模来犯,却频繁派探马打探,十有八九是刘瑾暗中勾连。他闭门思过结束后,在朝堂上不敢明着动咱们的火器,就想借外敌给咱们添堵。明日我便启程回京述职,三镇联防的事,还要劳烦你多盯着。”
离开宣府的第二天,砚昭的仪仗队行至居庸关附近,官道两旁的树木已染上秋黄。按行程,再走两日便可抵京。自正德四年秋季起,陆砚昭每年都会来边镇一次,每次均携带虎豹营的一卫,一待便是半年,期间总会与边军进行合练,今年轮到雄狮卫(注:虎豹营内的夜枭分队、苍狼分队、猎鹰分队、猛虎分队、雄狮分队,均已改为夜枭卫、苍狼卫、猎鹰卫、猛虎分卫、雄狮卫)。每次回京,朝堂上难免为火器之事争执一番,今年尤为激烈。此时,林峰对着马车里的陆砚昭说:“伯爷,府里通过猎鹰卫送来信件。”陆砚昭掀开车帘,接过林峰递来的火漆密信——正是沈知薇从京城派人送来的。
“伯爷,夫人说,刘瑾借‘整顿吏治’之名,把兵部支持咱们的王郎中贬到了云南,还让他的亲信张千户接任了军器监主事。”林峰低声道,“这明显是想从原料采购上卡咱们的火器研发。”
陆砚昭看完密信,将其揉碎烧毁,眼神冷了几分:“张千户是个见钱眼开的主,赵小匠应该已经按计划‘打点’过了,暂时能稳住。咱们现在的重心是述职时的火器演示,绝不能让刘瑾搞破坏。”
行至傍晚,队伍在驿站歇息时,马永成派来的暗卫悄然现身,递上另一封密信:“马公公说,刘瑾已联络了三名御史,准备在您述职时弹劾‘滥用军饷、靡费民力’,还让他们故意夸大新铳的训练成本,说‘十铳难敌一弓’。”
陆砚昭冷笑一声:“他也就这点能耐。你回禀马公公,让他把这两年边疆的捷报、新铳的实战损伤数据都整理好,到时咱们用事实说话,看那些御史还能怎么颠倒是非。”
抵京后的当天下午,刚入京城,陆砚昭便绕开了前来迎接的官员,直奔虎豹营工坊。此时工匠们正围着“连射十发铳”的样品忙碌,赵小匠见他进来,连忙擦了擦手上的铜屑迎上前:“伯爷,您可算回来了!‘十连铳’的旋转弹仓总算调试好了,连续发射十次都没卡壳,就是重量比五连铳重了两斤,更适合步兵列阵使用。”
陆砚昭接过十连铳,走到试射位扣动扳机——弹丸依次射出,八十步外的铁甲靶被击穿多个孔洞。他满意点头:“很好!先赶制两百支,明日京营演示时用。张千户那边可有异动?”
“放心!”赵小匠笑着道,“五百两银子送过去,他当场就批了下个月的铜料和硫磺供应。只是昨天刘瑾派了两个亲信来工坊‘巡查’,盯着咱们的新铳图纸看了半天,还好核心部件都锁在密室里,他们什么都没看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