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暖流在吴解心中涌动。他看到了转变的可能。
上午的生产调度会上,当副经理再次提到“互相帮衬”时,吴解没有直接反对,而是提出了一个具体方案:变电部可以支援土建综合室两个外借的土建设计师,条件是土建综合室相应派出两名土建设计师去新疆工代,人员由项目部统一调配,设计费按比例分配。
“这样既解决了土建综合室的人手不足,也缓解了业主给我们的压力。”吴解平静地陈述。
会议室一片寂静。土建综合室主任张了张嘴,最终没说出反驳的话——吴解用的是他之前的理由,他无法自打嘴巴。
副经理沉思片刻,点头同意:“可以试试。”
初战告捷。
回到部门,吴解立即召集全员开会。他展示了周末的研究成果:滇西地区特殊地质条件下的地理处设计优化方案。
“如果我们能攻克这个技术难题,不仅手头的项目能提速,还能形成一套标准化解决方案,将来类似项目都能套用。”吴解在白板上画出了王科长留下的那个符号,“三道波浪代表滇西的特殊地质问题,小太阳代表我们的解决方案——一旦突破,就能照亮整个局面。”
团队的眼睛亮了起来。他们看到了方向,而不仅仅是任务。
接下来的两周,变电部土建综合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李工在家远程协助,完成了基础计算模板;
小杨主动联系了他在建筑院的同学,获取了类似地质条件的处理经验;
刘工放下了架子,与外借来的设计师共同办公;
赵工重新梳理了设计流程,发现可以节省20%时间的优化点;
更重要的是,吴解说服了项目部,将部分设计费提前预支,作为团队的额外补贴。虽然不多,但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又是一个深夜,吴解独自留在办公室。白板上的红色标记少了三个,新增了两个——进步虽慢,但确凿无疑。
手机响起,是妻子发来的女儿画画的照片。画上,一个高大的人站在许多电线杆中间,头顶是明亮的太阳。下方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字:“我的爸爸,点亮城市的灯。”
吴解的眼眶湿润了。
他拿出王科长留下的纸条,在背面写下:“荒野求生的秘诀——不是独自挣扎,而是点燃每个人心中的火种。”
窗外,城市的灯火依旧璀璨。吴解知道,在这片光明背后,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电力人在默默守护。而他们的至暗时刻,或许正是为了让更多人生活在光明之中。
他关上灯,走出办公室。走廊尽头那幅褪色的电网分布图,在月光下似乎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电力设计院的日常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