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晚了,今天就到这里吧。”赵伟终于宣布,团队成员这才陆续离开。
空荡荡的办公室里,只剩下李蕊和赵伟。
“没想到你会留下来参与讨论。”赵伟递给李蕊一杯咖啡,“我以为你只会催我们交进度报告。”
李蕊接过咖啡,苦笑:“在我印象里,你好像从没按时交过任何报告。”
赵伟大笑:“知道为什么领导容忍我吗?”他凑近一些,压低声音,“因为我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能为公司创造别人创造不了的价值。”
“但基本的流程和规则——”
“规则?”赵伟打断她,“李蕊,你想过没有,在设计院,像你这样勤恳做事的人很多,像陈主任那样无脑听话的人也不少,但为什么领导真正认为‘值钱’的,反而是我这种最难管的‘刺头’?”
李蕊怔住,这个问题击中了她内心深处的疑问。
“因为听话的人只能执行指令,勤恳的人只能完成常规工作。”赵伟自问自答,“而我能创造突破性的价值。当你能提供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时,规则就会为你改变。”
这番话在李蕊脑海中回荡多日。她开始观察,逐渐发现一个惊人事实——设计院近三年最具创新的项目,几乎都出自赵伟团队;公司最新获得的几项专利,也都与他有关;甚至部门争取到的政府科研经费,超过一半是冲着赵伟的技术能力来的。
一个月后,项目遭遇重大危机。业主方突然变更技术要求,整个设计方案需要重新调整。更糟糕的是,时间节点提前了一个月。
紧急会议上,各部门负责人面面相觑,无人敢接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现有技术力量全部投入,也至少需要两个月。”技术中心主任李蕊如实汇报。
“那就外包部分内容。”张立军皱眉道。
“外包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王海明摇头,“这是系统性调整。”
会议室陷入沉默。
“如果给我完全自主权,三周可以完成。”角落里的赵伟突然开口。
所有人都看向他。
“什么条件?”张立军直接问。
“第一,项目组所有人由我调配;第二,跳过所有内部评审流程,直接由我负责;第三,预算权限提高到三百万以内我直接审批。”
几个部门主管倒吸冷气——这简直是无理取闹。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张立军只思考了片刻:“可以,但李工要做你的项目副手,负责协调和风险控制。”
赵伟挑眉,看了看李蕊,意外地点头:“成交。”
接下来的三周,李蕊亲眼见证了什么是“突破常规”。赵伟打破了所有部门壁垒,重组团队,砍掉冗余流程,甚至直接与业主技术人员对接,省去了层层汇报的时间。
过程中,李蕊多次觉得赵伟的做法过于冒险,却不得不承认,如果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绝对无法完成任务。
第二十一天,新版设计方案提前完成,不仅满足了业主所有新要求,还在原基础上优化了系统效率。
汇报会上,业主代表高度赞扬了这一成果。张立军脸上难得露出满意的笑容。
当晚,部门举行庆功宴。李蕊找到独自在露台喝酒的赵伟。
“恭喜,你的方法确实成功了。”
赵伟举杯示意:“也是你的成功,没有你的协调,很多跨部门合作不会那么顺利。”
李蕊在他身边坐下:“我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领导这么容忍你了。”
“只是容忍?”赵伟轻笑,“李蕊,你以为领导们真的喜欢那些唯唯诺诺的人吗?他们只是用这样的人来维持日常运转。但真正推动企业前进的,是我这样的人——以及,”他看向她,“可能还有你这样的人。”
“我?”
“你知道张总为什么坚持让你做我的副手吗?”赵伟抿了一口酒,“不是为了监督我,而是为了让你学习如何打破规则创造价值。”
李蕊愣住,回想起这一个月来张立军偶尔过问项目时的神情——他不是不关心流程,而是更关注结果;不是不重视规则,而是更看重价值。
“在设计院,听话的人让领导安心,勤恳的人让领导省心。”赵伟总结道,“但真正让领导觉得‘值钱’的,是能解决关键问题、创造核心价值的人。而要创造这种价值,往往需要打破常规。”
一个月后,李蕊接到新任务——负责西北地区一个全新的海上风电项目。这一次,她没有先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而是直接去寻找部门里两个有名的“刺头”工程师。
坐在去往项目现场的飞机上,她打开笔记本,首页写着一行字:
“听话的人被信任,勤恳的人被看重,唯有‘值钱’的人能够打破规则。”
合上笔记本,她望向舷窗外翻滚的云层,心中已有了全新的计划。
喜欢电力设计院的日常请大家收藏:(www.shuhaige.net)电力设计院的日常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