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雨滴敲打着XX电力设计院国际工程部办公室的玻璃窗,沈洁站在窗前,望着楼下街道上撑着伞匆匆行走的人群,像极了一盘散乱的棋子。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玻璃上划着,思绪飘到了昨晚的同学聚会。
“林慧又升职了,听说现在是公司最年轻的副总裁。”不知是谁在饭桌上抛出这句话,引来一片惊叹。沈洁默默抿了一口红酒,想起大学时林慧总说:“工作不是看你做多少,而是看你在谁面前做。”
“沈洁,发什么呆呢?”
部门主任王明远的声音把她拉回现实。他踱步到窗前,肥胖的身躯在阳光下投下一道长长的影子。
“埃塞俄比亚这个项目,我们必须拿下。”王明远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你是部门最得力的干将,这个重担只能交给你。”
这是沈洁入职设计院的第七年。七年间,她目睹了太多同事的起起落落——能力平平却因领导赏识平步青云的,才华横溢但因不擅逢迎郁郁不得志的。如今的她,早已不再是那个相信“努力就有回报”的职场新人。
“主任放心,我会全力以赴。”沈洁转身,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
王明远满意地点点头,肥厚的手掌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像极了棋手抚摸他那枚最趁手的棋子。
回到家,沈洁踢掉高跟鞋,整个人陷进沙发里。手机屏幕亮起,是林慧发来的消息:“昨晚看你提前走了,下个月我们公司有个合作项目,要不要聊聊?”
沈洁没有立即回复。她清楚,林慧的成功不在于能力比自己强多少,而在于她总能精准地抓住那些“欣赏她”的领导。
“棋手怎么会在乎棋子的感受?”沈洁喃喃自语,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埃塞俄比亚项目启动会上,沈洁第一次见到了新任副院长周振华。当王明远谄媚地向周院长介绍部门骨干时,沈洁敏锐地捕捉到周振华眼中一闪而过的厌倦——他显然早已习惯了这种众星捧月的场面。
“这是沈洁,我们部门的顶梁柱,埃塞俄比亚项目的负责人。”王明远的声音带着明显的讨好。
周振华与沈洁握手时,目光在她脸上多停留了两秒:“希望你不负众望。”
会议进行中,沈洁有条不紊地汇报项目方案。她说话时不忘与周振华进行眼神交流,但并非谄媚,而是专业中带着自信。当周振华提出疑问时,她不仅详尽解答,还顺势引申出更深层的思考,就像一位高明的舞者,既配合舞伴的步伐,又适时展现自己的风采。
“有点意思。”周振华在会议结束时轻声说道,声音不大,但足以让周围几个人听见。
随后的项目推进中,沈洁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埃方突然要求修改技术标准,这意味着之前的设计方案需要大幅调整。团队怨声载道,王明远也面露难色。
“告诉埃方,这不可能完成。”王明远在内部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
沈洁却持不同意见:“标准调整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若能满足对方要求,我们将极有可能获得后续的三个项目。”
会议室陷入沉默。大家心知肚明,这一决策存在风险——若失败,将面临严厉问责。
“我认为沈洁说得有道理。”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周振华不知何时站在那儿,显然已经听了一会儿讨论,“国际工程需要灵活应变的能力和长远眼光。”
王明远脸色瞬间转变:“我也是这么想的,刚才只是考验一下团队的决心。”
沈洁心中冷笑,面上却保持谦和:“谢谢周院长的支持,我们会全力以赴。”
接下来的两周,沈洁带领团队日夜奋战。她不仅重新设计了方案,还主动与埃方进行了三次视频会议,耐心解释每一步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她定期向周振华汇报进展,既不过分频繁显得刻意,又确保关键节点都有他的参与和指导。
“沈洁这姑娘不简单。”周振华在某次中层干部会议上评价道,“专业能力过硬,还有大局观。”
消息很快传到沈洁耳中,她知道,自己正在从一枚普通的棋子,转变为能够引起棋手注意的那一颗。
项目圆满成功的那天,部门举办了庆功宴。周振华意外出席,举杯向沈洁敬酒。在众人的掌声中,沈洁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谦逊:“都是在周院长和王主任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
宴会进行到一半,沈洁悄悄溜到露台透气。初夏的晚风带着丝丝凉意,吹散了她脸上的红晕。
“怎么,不喜欢这种场合?”身后传来周振华的声音。
沈洁微微一怔,随即恢复镇定:“只是稍微休息一下,周院长怎么也不在里面了?”
“年纪大了,受不了太嘈杂的环境。”周振华站到她身旁,“埃塞俄比亚项目的后续,你有什么想法?”
这不是随口一问,沈洁明白。她深吸一口气:“我认为应该趁热打铁,主动提出与埃方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东南亚市场我们一直难以突破,或许可以借助在非洲的成功作为跳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