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通过赤霄传讯符传来的消息,如同九天惊雷,在军议堂内炸响,震得所有人魂飞魄散,半晌无声。
江东背刺!关羽被困麦城!荆州易主在即!
这突如其来的剧变,彻底打乱了所有人的预期和部署。原本以为曹仁的异动是最大威胁,没想到真正的风暴,竟来自东南方的“盟友”!
“孙权……安敢如此!背信弃义,猪狗不如!”赵铁柱最先反应过来,须发戟张,一拳砸在案几上,木屑纷飞,虎目含泪。关羽威震华夏,义薄云天,在刘备军中威望极高,如今身陷绝境,他如何不怒不急!
庞统亦是脸色铁青,羽扇停滞,喃喃道:“吕蒙白衣渡江……好狠的计策!好毒的孙权!竟选在皇叔西行、云长(关羽)北伐襄阳之际动手!此乃绝户之计!荆州……危矣!”
孙瘸子老泪纵横,捶胸顿足:“天亡我汉室乎!关将军若有不测,皇叔基业去半矣!”
周仓强行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是主心骨,他不能乱!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慌什么!天还没塌!”
他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消息是孔明先生传来,必是确凿无疑!当务之急,是分析局势,决定我卧牛山该如何应对!”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麦城位置:“云长兄被困麦城,内无粮草,外无援军,情势万分危急!曹仁在北方虎视眈眈,吕蒙在东南围城打援!皇叔远在巴蜀,鞭长莫及!荆南各地,群龙无首,或降或逃!能救云长兄者,放眼荆州,恐怕……唯有我卧牛山一路兵马!”
“救!必须救!”赵铁柱吼道,“二弟!点齐兵马,跟俺杀奔麦城,救出关将军!”
庞统却摇头叹道:“赵统领忠义可嘉,然……此事难如登天!麦城距此数百里,中间隔着曹仁重兵布防的襄阳、宜城!我军倾巢而出,不过两千之众,如何突破曹军防线?即便侥幸抵达麦城,面对以逸待劳的东吴精锐和可能出现的曹军夹击,无异以卵击石!非但救不了人,反而会葬送整个卧牛山!”
“难道就眼睁睁看着关将军……”赵铁柱急道。
“救,要救!但不能硬救!”周仓斩钉截铁道,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士元兄所言极是,正面驰援,是死路一条。必须另辟蹊径!”
他手指在地图上划出一条曲折的路线:“我们不能走襄阳大道,只能绕行荆山小道,穿插敌后!兵力贵精不贵多,需组建一支绝对精锐的奇兵,轻装简从,昼夜兼程,绕过敌军主力,直插麦城!”
“即便如此,亦是九死一生!”庞统肃容道,“且不说沿途关隘险阻,即便抵达麦城,如何突破东吴重围?如何接应关将军突围?此举风险太大!”
“风险再大,也比坐视云长兄殉国强!”周仓语气决然,“云长兄乃皇叔股肱,汉室栋梁!若陨落于此,对皇叔、对汉室,皆是无法承受之损失!我周仓受皇叔、军师重托,镇守北疆,岂能见死不救?纵然只有一线希望,也要搏上一搏!”
他看向庞统,诚恳道:“士元兄,我知你顾虑周全。然,有些事,明知不可为,亦当为之!此非逞匹夫之勇,而是尽臣子之义,全兄弟之情!若成功,可挽狂澜于既倒;若失败,不过马革裹尸,无愧于心!”
庞统看着周仓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决绝,心中震动,沉默片刻,长叹一声:“司马重义,统……佩服!既如此,统当竭尽所能,助司马成此义举!”
“二弟!俺跟你去!”赵铁柱吼道。
“不!”周仓摇头,“大哥,你需留守山寨!此乃我卧牛山根基,绝不能有失!我若率精锐离去,山寨空虚,曹仁必来攻!守山之责,重于泰山!唯有大哥坐镇,我与士元兄方能放心前去!”
赵铁柱还想再说,周仓按住他的肩膀,沉声道:“大哥!山寨交给你了!务必守住!等我回来!”
赵铁柱虎目含泪,重重点头:“二弟放心!山寨在,俺在!山寨亡,俺亡!”
周仓又看向孙瘸子:“孙老,后勤粮草、救治伤员,就拜托您了!”
“老朽万死不辞!”孙瘸子哽咽道。
计议已定,周仓不再犹豫,雷厉风行,开始部署。
“李锐!”
“属下在!”
“斥候营全部撒出去!严密监控曹仁主力动向,尤其是通往麦城方向的各条要道、关隘的守军情况!绘制详细地图!我要知道东吴军围困麦城的兵力部署、巡逻规律!给你一天时间!”
“诺!属下即刻去办!”李锐领命,飞奔而出。
“传令!锐士营、尖刀队、陷阵营(廖化部)所有什长以上军官,校场集合!”
片刻之后,校场点将台前,三百余名山寨最精锐的军官肃然而立,鸦雀无声。空气中弥漫着大战前的肃杀。
周仓一身玄甲,按刀而立,目光如电,扫过台下每一张坚毅的面孔。
“弟兄们!”周仓声音如同洪钟,传遍校场,“刚接急报!东吴孙权,背信弃义,偷袭荆州!关云长将军,被困麦城,危在旦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