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晨露在守拙园的稻穗上凝成碎钻,林砚蹲在稻香圃边,手里攥着把木柄镰刀——这是他用老梨木做的收谷榫,刀柄与刀身的连接处用楔钉榫加固,握着格外趁手。金黄的稻浪在风里起伏,穗子沉甸甸地低着头,穗尖的谷粒饱满得快要胀裂,空气里弥漫着新谷特有的清甜,像把整个秋天都酿成了蜜。
林哥,快来!村口来了群洋朋友苏二叔的声音从石板路那头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他手里挥舞着顶草帽,草帽的辫结卯松了线,却丝毫不影响他大步流星地跑,裤脚沾着的稻壳随着动作簌簌往下掉。
林砚直起身,稻叶划过手背留下细碎的痒。他想起上周收到的邮件,莱拉说叙利亚难民营的重建工作有了进展,几位参与木语计划的孩子家长要来守拙园参观,顺便学习传统榫卯技艺,邮件里还附了张合影,照片上的人们举着个橄榄木做的和平榫,背景是正在搭建的新校舍。
爸,是阿米娜他们吗?阿明扛着个小竹筐从工坊跑出来,筐里装着他特意准备的见面礼——三十七个木雕小老虎,每个老虎的尾巴榫都刻着不同国家的名字。孩子的脸颊晒得黝黑,鼻尖上沾着点木屑,像只刚从木堆里钻出来的小松鼠,会动的老虎也带上了!要让他们看看我的手艺!
苏棂溪用竹篮提着刚蒸好的米糕从厨房出来,米糕的热气透过竹篮的透气卯漫出来,混着桂花的甜香。先把镰刀放下,她往林砚手里塞了块米糕,脸上还有稻灰呢。她用手帕轻轻擦着他的脸颊,指尖触到他鬓角新添的白发,莱拉说他们带了叙利亚的特产,有橄榄皂,还有用橄榄木做的小物件,说是给孩子们的礼物。
刚走到村口的迎客松下,就看见一群黄皮肤、白皮肤的人站在老槐树下,为首的正是莱拉,她穿着件靛蓝色的连衣裙,怀里抱着个裹着红布的木盒。旁边站着个高鼻梁的中年男人,正是阿米娜的父亲哈桑,他手里牵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正是视频里常见的阿米娜,孩子怀里紧紧抱着个橄榄木雕刻的小鸟,鸟喙里叼着根红绳,绳尾系着片干枯的桂花——正是去年寄往叙利亚的那坛桂花酒上的红布碎片。
林师傅!莱拉率先伸出手,掌心的薄茧磨得人发痒,那是常年做木活留下的印记,我们终于见面了!她侧身介绍身后的人,这是哈桑,阿米娜的爸爸,他以前是木匠,现在负责难民营的校舍建设;这是来自南非的马库斯,他带了孩子们种的玉米种子;还有秘鲁的罗西塔,她是编织艺人,想学习你们的绳榫结合技艺......
哈桑握住林砚的手时,眼睛里闪着光:我在视频里见过您做的百国榫卯桌他的中文带着点生硬的卷舌音,那些不同的木头拼在一起,就像我们不同国家的人,本就该紧紧咬合。他从背包里掏出个木盒,打开后露出个精巧的嵌套榫模型,这是孩子们做的校舍模型,每个梁架都用了您教的十字榫,他们说要让新校舍像守拙园一样结实。
阿米娜突然挣脱父亲的手,举着橄榄木小鸟跑到阿明面前,仰着小脸说:我带了会唱歌的木头她拧动鸟腹的旋转卯,小鸟立刻发出清脆的鸣叫声,正是去年阿明寄去的声纹榫录音,莱拉说,这声音里有守拙园的蝉鸣,我每天都听,像住在中国一样。
阿明赶紧把竹筐里的木雕老虎递过去:这是给你的守护虎他指着老虎尾巴上的活页榫你看,尾巴能摆动,就像在跟你打招呼!两个孩子蹲在地上,头凑在一起研究彼此的木刻,叽叽喳喳的声音像两只会唱歌的小鸟,语言不通却丝毫不妨碍交流,木头成了最好的翻译。
往守拙园走的路上,哈桑一直盯着路边的量高石看,石头上密密麻麻的刻痕让他啧啧称奇。这是最好的时光榫林砚笑着解释,每个刻痕都记着家人的成长,就像树的年轮,看得见岁月的痕迹。他指着阿明新刻的痕迹,这是我儿子的,他说等你们来,要比一比谁长得高。
哈桑突然蹲下来,在石边的泥土里比划着:我们的新校舍也要立块这样的石头,他眼里闪着憧憬的光,让每个孩子都刻下自己的身高,等他们长大了,就知道是谁守护着他们长大。
到了守拙园,林砚先带客人们参观工坊。三十七个国家的木头样本整齐地摆在世界墙上,旁边挂着各国孩子寄来的榫卯作品:叙利亚的橄榄木和平鸽、南非的玉米榫储粮盒、秘鲁的绳木结合吊床......哈桑抚摸着那只断了腿的旧木马,眼眶微微发红:这是我们收到的第一件礼物,阿米娜当时抱着它哭了好久,说终于有不会被炮弹打碎的玩具了。
现在它有伙伴了。林砚指着工坊中央的木马家族,十几只大小不一的木马并排站着,有阿明做的会飞的老虎木马,有苏二叔做的双人榫木马,还有李婶缝的布偶木马等你们的新校舍建好了,我们再寄一批过去,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木马。
午饭时,世界地图榫卯桌第一次坐满了三十七个国家的客人。苏棂溪端上的五谷丰登拼盘,用的正是各国寄来的种子种出的作物:中国的稻米、叙利亚的橄榄、南非的玉米、秘鲁的藜麦......李婶做的榫卯馒头被孩子们抢着拿,馒头的褶子捏成燕尾榫的形状,咬开后里面藏着甜甜的豆沙馅,像把惊喜包在了木头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